图片2.jpg
"好干部"罗官章
回乡扶贫19年 “巡山传艺”富村庄
79岁的退休干部罗官章,拥有60年党龄,曾在湖北宜昌五峰县海拔1700多米的牛庄乡当了13年“一把手”。1997年,他从五峰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位置上退休返乡。返乡19年来,他苦苦探寻产业扶贫“拔穷根”的路子,带领和指导1500多个农户种烟叶、药材、蔬菜,累计为当地增收5.1亿元。当地人感叹,大家的荷包能鼓起来,罗官章有大半的功劳。2016年6月,罗官章荣登“中国好人榜”。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海拔1700多米,位于两地(宜昌、恩施)四县(五峰、长阳、巴东、鹤峰)交界之地。“三月覆积雪,七月降早霜”,是这里高寒气候的真实写照。 

  而在这个贫瘠而偏远的大山里,有一位退休返乡干部苦苦探寻产业扶贫“拔穷根”的路子,用忠诚、知识和实干引领当地1500多个农户变观念、学技术、调结构、闯市场,返乡19年来累计为当地增收5.1亿元。他,就是罗官章。

罗官章。图片来源:湖北文明办

1.“一把手”退休返乡 痴情“巡山传艺”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是湖北28个国家级连片贫困县市之一。牛庄乡平均海拔1540米,曾经是五峰最偏远最贫困的乡。“吃粮靠供应,用钱靠贷款,穿衣靠救济。”在这片高寒山区,农民世世代代都在与贫困作斗争。 

    而现在,一栋栋新房掩映在树林间,通村公路绕山蜿蜒,村民们在大山中种植中药材和蔬菜。“2015年,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508元,比20年前增长了近5倍。”牛庄乡党委书记肖永奎深情地说,“牛庄人民能基本脱贫,得感谢罗官章,是他帮我们打下了产业基础。”   
  年近八旬的罗官章,拥有60年党龄,在牛庄乡当了13年“一把手”。当年,他带领群众开山劈路,“划旱船修电站”,创造了闻名湖北省的“牛庄精神”,获得湖北省劳模称号。1997年,他从五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位置上退休。“在任上的那些年,我们解决了乡亲们的‘粮袋子’,始终没有解决乡亲们的‘钱袋子’。老百姓吃饱了,荷包是瘪的。”回顾起退休返乡之前的工作,罗官章如是说。多年来,罗官章始终对乡亲们存有这种“亏欠”感。  
  回乡多年来,罗官章不顾年迈和身患多种疾病,痴情“巡山传艺”,始终都在为乡亲们“脱(穷)帽子”奔波。“不让乡亲们的荷包里有钱,死了也闭不上眼”。退休后,罗官章放着县城房子不住,毅然返回老家住木板房,引导农民转观念、学技术、闯市场、调结构,先后尝试了10多种药材、烟叶和蔬菜的种植。经过乡里推广,最终形成了烟叶、药材、蔬菜三个支柱产业。  
  牛庄村村民朱坤说:“是罗老那双像松树皮一样的双手,帮助我们搬走了贫困这座大山。”

罗官章(中)与人讨论精准扶贫问题。  图片来源:湖北文明办

2.“取经”处处碰壁  百折不挠爆发“牛脾气”

  

  牛庄乡山里中药材品种繁多,最出名的就是乌天麻,但野生的产量很低。天麻的人工栽培,难在突破有性繁殖这一关,如果攻克了天麻有性繁殖栽培技术,就能带动群众大面积种植,就掌握了致富的“金钥匙”。罗官章找到他儿时朋友、从陕西地质调查队退休回乡的工程师陈孔焕,讨论天麻栽培。经过彻夜长谈,他们达成一致目标,利用退休后的“黄金十年”,干好一件事:为群众找一条脱贫的出路,一条致富的门路。 
    1998年春节刚过,积雪未化。罗官章和陈孔焕怀揣15000元钱,前往陕西、山西等地学习天麻种植技术。然而,“取经”路上一路坎坷,不是被索要高昂转让费,就是对方对关键技术三缄其口。“别处能繁殖成功,牛庄也能行。”罗官章一股“牛脾气”爆发,决定在自家搞天麻有性繁殖试验。 
  第一年,失败。四五月天麻开花季节,罗官章和陈孔焕日夜守着,生怕错过天麻授粉期,但最后还是没结出天麻种子。 
  第二年,再次失败。他们将萌发菌母菌涂抹在树叶上,覆盖到林间的枯枝层及表层土壤中进行培育,在埋入地下第7天后,获得了足够的萌发菌。而天麻生长周期中离不开的密环菌,却因为杂菌侵噬,仍然没有培育成功。 
  第三年,终于成功了。这次他们不断调整木屑、麦麸等5种原料的比例,加强技术环节的温度、湿度控制。2000年5月,罗官章终于在冰冻期长达4个月的高山上,收获了天麻有性繁殖的第一粒种子。 
  为了这粒种子,罗官章和陈孔焕进行了100多次试验,锯掉的菌材堆成山,观察记录整整写了3大本。为了这粒种子,罗官章在切割菌材时,因杂木突然扭滑,两个手指被锯掉。“锯掉的两个手指头落进一大堆锯末,找了半天没找到。”谈起这事,罗官章的老伴李传春眼圈红了,“如果住在县城,就不会这把年纪还弄丢了手指头。” 
  得到第一粒种子后,罗官章将其播在密环菌材上,通过密环菌提供营养,生长为42颗栽培种。次年,罗官章将25平方米试验田扩大至46平方米,收获的天麻卖了5万多元。第一批跟着他种天麻的10多个贫困户,每户增收超10万元,成为轰动当地的新闻。后来经过推广,牛庄乡天麻种植面积从最初的220平方米发展到1.68万平方米,增收人民币1.8亿元。

3.赔钱不变信念 带领乡亲撞开“致富门”

  

  罗官章曾经在产业扶贫路上,遭遇了一次失败。2000年8月底的一天,罗官章的小院里突然变成了蔬菜市场。几十户农民把卖不出去的萝卜拖到他家,要他包销。原来,罗官章在一次考察中发现,白玉春萝卜是反季节蔬菜栽培的理想品种。于是,他引进种子,在牛庄村一组116户中推广种植了196亩。不料市场行情大变,当年的收购价格只有0.05元/斤。为了不让农户受损失,罗官章毅然拿出1.5万元补贴给村民。 
  虽然“栽了跟头赔了钱”,但罗官章坚定地认为,产业,才是脱贫的“造血机”,高山蔬菜非搞不可。第二年,他吸取教训,组织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与大批发市场签订销售合同,终于打开了销路。白玉春萝卜也从牛庄村种到了附近的凌云村、沙河村、松木坪村、横茅湖村、九里坪村,种植面积超过8000亩,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 
  19年来,罗官章带领村民先后试种过香菌、白肋烟、中药材、蔬菜、魔芋、百合等品种,还尝试养猪、养羊、养鸡和特种养殖。家在他对面的村民朱坤说:“从罗老回乡起,他就没闲过,不是在种什么,就是在养什么。” 
    不愁吃不愁穿,月月还有工资拿,罗官章在折腾什么? 
    他以不变的信念,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奋力撞开“一扇大门”,为拔掉穷根铺垫一条产业路。耄耋之年的罗官章,帮助山区群众搬走了贫困的大山,也实现了他“热爱山区,扎根高山,立志带领群众改变穷困面貌”的誓言。正如他在日记中所写:牛庄人民需要我们,我们的战斗岗位在牛庄,我们要做牛庄人民的“牛”。 
    
(稿件文字来源:湖北省文明办)

编辑点评

 

  如果说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精神”,那么罗官章的“精神”就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追求,一种奉献,一种心甘情愿为百姓谋幸福的秉性和品节。为了民生福祉,罗官章毅然放弃城市生活,扎根在“宜昌西藏”的深山老林里19年。他不求物质享受,只要精神追求,在产业扶贫上,为党的各级干部作出了榜样,传承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责任编辑:杨志

  【本网点评】

    ·罗官章:19年执着坚守 甘为人民孺子牛
    ·总有一种信仰 值得用生命去坚持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