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的80后小伙付成龙是个普通人,但他却用自己无私的奉献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是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藏区。付成龙在杂多县第一民族中学扎根,克服高原缺氧、语言障碍、生活习惯等重重困难,教藏区孩子们学知识,与牧民家长们交朋友,一待就是7年。 付成龙。 图片来源:青海省文明办 1.奔赴高原奉献三尺讲台 做藏区孩子的“阿爸”
付成龙是河北唐山人。2009年大学毕业后,他没有选择回内地工作,而是毅然选择留在高原,成为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第一民族中学的英语教师。面对基础相对薄弱的藏区孩子们,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教孩子们书写,一个一个地纠正孩子们的发音,并利用课余时间与牧民家长们交朋友,跟藏族学生们学藏语。虽然他说的藏语经常让学生们捧腹大笑,但是他和孩子们的感情却与日俱增,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付成龙“阿爸”。 7年时间里,付成龙耕耘讲坛,默默付出,共培养了将近200名藏族孩子。在毕业的学生中,有近120名学生升入了高中,近50名学生考上了大学。这对于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杂多县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执教期间,他一直担任班主任和英语教研组组长,并多次荣获县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付成龙经常说:“等有时间,我一定去所有学生的家中做客。”然而,他却没能等到这一天。 付成龙生活照。 图片来源:青海省文明办 2.为了孩子们 他一直在坚持
长期高寒缺氧的高原生活,让付成龙很难适应。夜以继日的教学,加重了他身体的负担,付成龙经常感到身体不适。2015年寒假,付成龙开始出现断断续续的咳嗽。他本想趁着放假去医院检查身体,但是因为母亲卧病在床,付成龙还是优先选择回家照顾母亲。2016年3月,短暂的寒假结束了,付成龙回到高原工作。可是没想到,他的咳嗽更加严重了。学校的校长和同事们都劝他去好好治病,可是他说:“孩子们马上就要中考了,这对孩子们来说至关重要。他们的时间拖延不得,我还年轻,治病的时间可以往后拖一拖。” 2016年4月,付成龙的病情开始恶化,他依然坚持在教学的第一线,靠吃药、输液维持。在5月份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氧气瓶、抗高原反应的药物、消炎药物一直陪伴着他。他知道,中考前的孩子们是多么需要自己,他想再坚持一下,等孩子们中考结束后再治疗自己的身体。直到有一天,付成龙咳着血晕倒在了讲台上……
病倒后的付成龙。 图片来源:青海省文明办 3.春蚕到死丝方尽 英魂永留高原上
付成龙晕倒后的半个月时间里,先后从贵州省遵化市人民医院转到河北省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最后又转到北京市地坛医院,住进了ICU病房。然而,积极的救治却依旧没能挽回他的生命。2016年6月6日,付成龙因肺功能衰竭在北京地坛医院病逝。消息传到他生前工作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第一民族中学,全校师生都为之恸哭。 付成龙的一位同事说:“那时候,付成龙的身体眼看着越来越差,他爬上4楼的教室要休息四五次。后来为了不耽误给学生上课,他干脆找来了一个氧气袋。他背着氧气袋,一边吸氧一边上课。”杂多县第一民族中学初三(2)班的班长哭着说:“看着付老师背着氧气袋给我们上课,我们都特别心疼,劝他先好好治疗,但他想坚持到我们中考结束。”杂多县第一民族中学校长说:“付成龙是一个对待工作十分认真负责的人,小伙子人对谁都好。我应该坚持逼着他去休息……” 付成龙将青春和生命献给了高原大地,离开了他所钟爱的教育事业,离开了他牵挂的藏区孩子们。但是,他的精神将永远留在雪域高原。付成龙用无私奉献谱写了对教育事业的执着,用生命阐释了对孩子们的真爱,告诉我们什么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稿件文字来源:青海省文明办) 编辑点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付成龙立足于工作岗位,尽其所能地关爱学生、帮助学生,最后牺牲了自己。他对孩子们的极致深情,他对教育事业不悔的抉择,值得所有人去学习。 (责任编辑:杨志) 【本网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