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边境村屯为群众放电影。_副本.jpg
"文化传播者"韦氏三兄弟
36年义务为边境群众播放电影 累计行程超20万公里
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峙浪乡地处中越边境,在这里有韦忠、韦江、韦柯三位兄弟。他们自筹资金成立爱民固边电影放映队,义务为边境地区群众放映电影。36年来,他们累计播放影片14000多场(次),惠及边境群众160多万人(次),总行程超过20万公里。2017年2月,韦氏三兄弟荣登“中国好人榜”。

    峙浪乡位于广西崇左市宁明县,这里是中越边境。在这里的一座座山川之间、一条条河流之间,经常会出现韦忠、韦江、韦柯三兄弟的身影。他们扛着沉重的电影播放设备,爬过那一座座山、趟过那一条条河,只为了让边境村屯的群众能够看上一场电影……

  韦忠、韦江、韦柯三兄弟经常扛着沉重的设备为边境村屯群众放映电影,图为韦氏三兄弟在检查电影胶片保养情况。 图片来源:广西文明办

  韦忠、韦江、韦柯三兄弟出生在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峙浪乡峙浪街,这里是中越边境。上世纪60、70年代,县里很少有放映队到峙浪街放电影。只有在13公里外的爱店村,每个月才会有部队放映队前来放映一场电影。韦氏三兄弟每次想看电影时,都要步行13公里去爱店村观影,经常要到半夜才能回家。

  久而久之,三兄弟都觉得这样不是长久之计。他们与父亲韦耀星商量,能否在峙浪街上办个电影院。这个想法得到了他们父亲的认同,1981年,父子四人自筹资金买回了一台16毫米的电影放映机和一整套电影放映器材,在自家老屋架起了峙浪乡的第一家“电影院”。从这之后,韦氏三兄弟家就热闹了起来。每逢圩日,十里八乡来赶圩的村民,都会聚集在这家“电影院”里美美地看上一场电影。当时,韦氏三兄弟的“电影院”只象征性地收取一点费用,对驻地军人和孤寡老人免票。

  韦氏三兄弟组建爱民固边电影放映队,图为三兄弟为深入村屯在爬山涉水。 图片来源:广西文明办

  在放电影的过程中,三兄弟了解到,有很多乡亲是走了十几里山路专门来看电影的,异常辛苦。为了不让乡亲们奔波,满足更多人的观影需求,韦氏三兄弟后来组建了爱民固边电影放映队,定期前往周边村屯为大家放映电影。那时候,很多边境村屯还不通公路、不通电,三兄弟的电影放映路走得十分辛苦。

  最远的放映点是80公里外的桐棉镇板古村,沿着崎岖的山路开手扶拖拉机要开5个多小时。有一次,兄弟三人早上开着手扶拖拉机从峙浪乡出发,没想到半路上老天突然变脸,倾盆大雨瞬间泼了下来。不一会儿,山洪裹挟着泥石流也冲了下来。韦氏三兄弟赶紧抬着重达200多公斤的设备躲到地势稍高的地方,等汹涌的泥石流完全过后才继续开车沿着泥泞的山路前行。到达板古村时,天已经快黑了。

  三兄弟放电影,观众最少的时候只有两户人家。那是一年冬天,三兄弟听说在那密村的半山腰上有两户人家。这两户人家基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其中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更是从未看过一场电影。兄弟三人二话不说,背上放映机,爬了15公里山路,专程给这两户人家放映了一场电影。那名八旬老太边看边含着眼泪说:“谢谢你们三位好兄弟,不然我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电影是啥。”

  韦氏三兄弟的电影放映队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图为边境村屯群众在观看韦氏三兄弟放映的电影。图片来源:广西文明办

  韦氏三兄弟的电影放映队不仅是传播文化的“大篷车”,还是村民矛盾的“调解员”。洞浪村新洞屯的杨华种植白心火龙果屡次失败,妻子与他闹起了矛盾。三兄弟在放电影时知道这件事后,主动上门劝说夫妻俩,并请来种植大户上门指导,鼓励夫妻俩克服困难。洞曼村洞曼屯的小学有一段20米长的旧围墙,因长期风吹雨淋倒塌了。学校打算修建新墙,但墙基要占用到一位农户的自留地,农户不愿意。三兄弟听说这件事后,专程上门做农户的思想工作。在三兄弟的耐心劝说下,农户的思想很快有了转变,当晚就和学校签订了协议。

  36年来,韦氏三兄弟的足迹遍布了中越边境线上的29个村(屯),累计行程超过20万公里。他们为边境村镇播放影片14000多场(次),惠及边境群众达160多万人(次),赢得了群众的良好口碑。三兄弟中的韦柯说:“边境电影放映之路依然任重道远,我们三兄弟会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做扎根基层的文化传播者。”

  (稿件文字来源:广西文明办 作者: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委宣传部 周贻刚)

 

  编辑点评:

                                                    

  36年涌动的拳拳电影情,20万公里的漫漫放映路,韦氏三兄弟用电影弘扬主旋律,用坚持传递正能量。他们奉献自己的青春,为广大人民群众送去了丰富的文化养料和精神食粮。

  (责任编辑:杨志)

    【本网点评】

    ·韦忠三兄弟:放映路上 爱心相随
    ·韦忠三兄弟:用电影定格无悔青春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