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佐成、熊庚香 展示图.jpg生命厨房每天炉火旺盛,犹如生命之火,生生不息.jpg
万佐成/熊庚香
夫妻俩坚持15年为病患家属开办“共享厨房”
万佐成和熊庚香是江西省南昌市的一对普通夫妻,均已年过六十,从2003年开始,他们提供炉火、锅具等用品给附近肿瘤医院的看病群众使用,帮助他们减少伙食开支,让病患能吃到自家人做的可口饭菜,即使过年期间也不间断。万佐成说,“能帮助人,我们心里高兴。我和老伴会一直干下去,直到干不动为止。”

视频:《一元厨房》 视频来源:江西文明网

  在江西省肿瘤医院附近的青山湖区石泉村123号,有一间露天厨房,10多个煤炉火烧得正旺。厨房的主人是年过六旬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2003年,万佐成和妻子熊庚香到南昌青山湖区石泉村卖油条,摊子离江西省肿瘤医院很近,炸完油条后炉火还旺,有的病人家属便借炉子炒菜。后来,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病人家属借炉子炒菜煮饭。因为人越来越多,万佐成和妻子就买了10多套厨具和煤球炉。多的时候,一天有三四百人来炒菜。因为设备大家共用,所以这个厨房被亲切地称为“共享厨房”“抗癌厨房”。

  在这间简陋的厨房内,他们有的是给患病妻子烧菜,有的是给父母煲汤,还有的是无依无靠的患者,自己煮完面还得独自去化疗。每逢下雨,万佐成夫妻俩会第一时间将一堆太阳伞搬出支起临时雨棚,以保证每个病人亲属及时做好病号饭。

一位肿瘤患者正在“生命厨房”里为自己煮面。图片来源:江西文明网

  为让共享“抗癌厨房”维持下去,万佐成开始尝试收点钱,“开始炒菜收0.5元,后来,煤球涨价、电费涨价,我们难以支撑,炒1个菜就收1元,煲1个汤收2元,维持收支平衡。每年过年期间,厨房免费使用。”

  2018年1月8日晚,一名戴着黑框眼镜、头发凌乱、身着绒布大衣的年轻姑娘拎着装有碗筷和调料的水桶,低头缓步来到“共享厨房”。她狠狠地搓了搓双手,开始了她在“共享厨房”里的最后一次烹饪。对于正常病人来说,得知出院的消息必然喜上眉梢,然而对于许多癌症患者而言,出院或许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烧饭的姑娘名叫小敏(化名),今年18岁,母亲突如其来的癌症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为了照料亲人,小敏选择了退学。几个月来,医院的嘈杂让她心神不宁,只有在为母亲煲汤时,她才能回到平凡的生活。

  当天傍晚烧完饭,一些患者家属自发地跟随熊庚香,陪着小敏来到母亲的病床边向她告别。小敏的母亲病情严重,躺在床上已奄奄一息。看到女儿和病友前来送别,这位脸上已没有任何血色的女人眼角闪动着泪花……

熊庚香经常开导、宽慰病患家属。图片来源:江西文明网

  “生命厨房”15年来坚持24小时不打烊,无论凌晨煲汤,还是深夜加餐,万佐成夫妻俩总是热情接待,从未有过埋怨和拒绝。夫妻俩用心和患者家属交流,常与他们聊天,和患者家属建立了深厚感情。每每遇到病人亲属深夜探访,找不到旅社向自己求助时,夫妻俩总能第一时间带着他们去寻找临时住所,他们的手机每天24小时不关机,以方便需要求助的病人亲属与他们取得联系。

  在万佐成夫妻俩帮助病人不计回报的行为感染下,周围的街坊邻居也开始和病人亲属主动接触,他们来到厨房和病人亲属拉家常,关心了解病人的病情发展。这些年房东也深受他们的事迹感染,没涨过他们一分钱房租,默默支持夫妻俩的爱心行动。

万佐成和熊庚香所租的房屋墙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患者家属的电话号码。图片来源:江西文明网

  在“生命厨房”房屋墙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患者家属的电话号码,这些电话号码都是患者家属留下的,他们希望夫妻俩有机会能去他们家看看,以此表达夫妻俩提供帮助的感激之情。

  万佐成今年65岁,熊庚香63岁,老两口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均已出嫁,儿子结婚生了孙子,一家人衣食无忧。

  “孩子想让我们闲着,可和患者家属打交道习惯了,哪里闲得住。”万佐成说。

  编辑点评

  15年来,在这条简陋的小巷,人们互不相识,却互相温暖,“共享厨房”从未有过山珍海味,却深藏着人间温情,朴实的夫妻用爱为求医治病的家庭营造抗癌路上的温馨港湾,用真心给身患绝症的病人带来了温暖和希望。为这对老夫妻点赞!

(据新华网、江西文明网等综合汇编 责任编辑:陶恒 康壮)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