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
27
展
总策划第1724期
陈国厂河南
儿子买房他分文不给,却捐600万干了件大事
前一阵,河南周口一名乡村医生火了。因为他蜗居平房、拒绝了儿子在省城买房的请求,却把半生积蓄全用在公益上,斥资600多万元建了一所医养院并无偿捐给了当地乡政府。他叫陈国厂,1973年5月生于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高贤乡汪庄村。20多年来,他除了免费为孤寡老人看病送药外,还投资建医养院,义务照顾200余名孤寡老人。2018年8月,陈国厂入选“中国好人榜”。

陈国厂事迹短片 视频来源:河南文明网

  陈国厂是河南周口太康县高贤乡汪庄村的村民,1996年,在河南医科大学完成进修后,他回到了村里开了一家卫生所。

  从医之后,陈国厂看到村里很多孤寡老人,有个头疼脑热基本靠扛,扛不住的才到他那儿抓药,而且只抓最便宜的。

  “我从小生活在这里,了解一些家庭的情况,知道有些老人生活困难,后来就干脆给老人们免费诊治。”有些老人身体不好,他还会定期上门送粮、送药。

陈国厂 资料图片

  但如何去帮助更多的人,一直是陈国厂心中的结。

  2003年非典期间,听说白萝卜有对抗非典的功效,陈国厂说服妻子,拔了自家18亩地的白萝卜,全部捐了出去。当时,25万斤的白萝卜几乎能卖到30万元。

  2005年,陈国厂拿出自己大半年的积蓄2万元,在村口修了一座桥,方便村民到桥对面收庄稼,这座桥最后被命名为“国厂生产桥”。

  2008年,村里的希望小学年久失修,陈国厂又拿出2万元存款,捐赠给学校修缮房屋,而他自家的平房一到下雨,还得摆上瓷盆接漏雨。

  2013年,陈国厂开起了养殖场,规模最大的时候,养殖了近一万头猪。

  有了稳定的收益,陈国厂谋划起更大的事儿。在“精准扶贫”的政策落地时,他主动要求和乡镇里的贫困户对接扶贫。两个乡镇的近200家贫困户,都成了陈国厂的帮助对象。“光给钱不行,得让他们自己能挣钱,送他们母猪,教他们养猪。”

  2015年、2016年,赶上了猪肉价格上涨的风口,陈国厂挣到了一大笔钱。

  2017年10月,陈国厂拿出多年积蓄,买下一块地建起了医养院,打算接收附近几个乡镇的贫困孤寡老人。

  早在几年前,陈国厂就成立了“弱势群体服务站”,义务照顾全村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而这个服务站,就是如今医养院的前身。

  基础诊疗室、公共休息区、标准二人间、基础生活设施全部配备到位。但问题随之而来,医养院地处乡间,护工该从哪里请呢?

  他先是与乡镇医院达成协议,涉及诊疗的由专业的医生护士来诊断,又发动乡镇本地村民,召集愿意来做护工的人,亲自教他们护理知识,也为他们创造了就业机会。

  2018年,陈国厂决定,把共计耗资600多万元建好的医养院无偿捐赠给当地高贤乡政府,“我想通过政府的号召,让更多的人受益。”

  “我捐出医养院时跟政府签了协议,任何时候都不准营利,只准按国家政策安置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在捐出后仍负责医养院管理的陈国厂介绍,如今的医养院,已接收了80多位建档立卡的贫困孤寡老人,不收取任何费用。

  做公益,陈国厂出手很“阔绰”,但对自己的家庭,他就显得“太抠门”。

  陈国厂的大儿子,如今在郑州一家医院做实习医生。

  有一段时间,大儿子回到家跟陈国厂商量想在郑州买房,想让父母支持,却被陈国厂一口回绝。

  “想买房,要靠自己的双手和本事。其他几个孩子也是,上高中了,我也没给他们买过手机。”陈国厂称。

  如今,陈国厂一家还住在四间平房里,家电还是黑白电视机、缝纫机。他唯一舍得花钱的地方,就是在公益事业和父母身上。

  陈国厂的妻子韩翠红,默默地在背后支持丈夫。她说,起初自己也不理解丈夫的做法,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只要丈夫愿意,她都会支持。

  “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我从小生活在村子里,能吃饱穿暖就行了。”陈国厂说,至少还能再奋斗20年,再坚持做20年的公益。

(中国文明网综合大河网报道 记者 程亚龙 责任编辑 陶恒)

  快评

  世上之事,必是有所舍才有所得。做公益尤其如此,只有克己,方能奉公。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