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21点19分,一场突如其来的7.0级地震让九寨沟山河震动,更让人揪心的是当地的几万名游客和群众,他们的生命安危牵动着亿万同胞的心。生命为号,灾情为令。党中央、国务院心系灾区人民,中央部门、四川省委省政府迅速行动、科学指挥,临近阿坝州的各兄弟市紧急动员、充分准备,九寨沟县的医疗机构、藏汉群众与游客们一道守望相助、不离不弃,从国家到省、市、县,一场抗震救灾紧急医疗救援行动正紧锣密鼓的展开……
空地两路,国家力量紧急出动
8月8日晚11时,距离九寨沟地震发生约1小时,位于成都万里桥头和青羊宫旁的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的急诊楼外一片繁忙,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四川)的医务人员正在这里搬运物资、准备器械、集结待命,他们将星夜开赴震中抢救伤员。9日零时,北京西直门外,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办灯火通明、铃声不断,这里正在召开一场紧急会议,为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李斌主任、崔丽副主任的重要指示——“立即了解灾情,指导地方迅速救援救治,尽力减少人员伤亡”,应急办副主任杨峰随国家减灾委工作组将于9日早晨飞赴灾区指导开展医学救援工作。翌日五时,国家应急救援队第二梯队医疗专家在四川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沈骥的带领下,飞赴灾区展开医疗救援工作。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专业救援力量也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地震灾区。10日下午,国家卫计委率协和医院重症医学专家杜斌、北大人民医院骨科专家张培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外专家凌峰组成专家组前往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地震伤员救治点,现场指导医疗救援。心理专家西英俊现场辅导对参与救援的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助力震后援助树信心,中国疾控中心的卫生应急专家组也赶赴震区提供灾后防疫技术指导。
巡回医疗全覆盖,远程会诊助救灾
地震发生后,一部分伤情较重的地震伤员转到了医疗条件相对较好的绵阳和成都等地,轻伤员则留在当地接受治疗,省医学救援指挥部要求灾区医疗救援力量组成巡回医疗队,对受灾群众实施医疗救援全覆盖。一连几日,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巡诊医疗队进村入户查伤情、问病患。在九寨沟荷叶寨、树正寨、则查洼等受灾群众安置点,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主任曾俊带领医务人员一座帐篷接连一座,一家寨子接连一家,地毯式地排查伤员。“老阿妈,不要怕,我们来给你看病了!”曾主任轻轻掀开87岁的尕姆阿妈的被子,专注的为她听诊,然后小心翼翼的扶起阿妈,喂她服下治疗关节痛的药,他用臂弯枕着阿妈,让她舒服的躺下。前面问诊,后面发药,冒着烈日,顶着高温,忍受着强烈的紫外线,省人民医院巡回医疗队只为不遗漏任何一位老百姓。药品不够就多跑几趟,百姓有需求就多帮几回。医疗队员们用行动让灾区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鼓起勇气、战胜困难。
远程会诊为救援插上科技的翅膀。8月11日,华西医院华西远程医学中心收到了来自绵阳市中心医院提前远程传输来的病人的病历及包括彩超、CT、X线等影像学资料,4名骨科专家立即研究病历并与绵阳市中心医院进行了一个远程研讨会议,共同确定九寨沟地震伤员的诊疗方案。远程诊疗是华西长时间对“互联网+医疗”之路探索下的三种成果之一,同时华西开通华医通网络门诊、华医通在线咨询,为灾区医院、医生、患者提供免费远程及在线医疗服务。互联网第一时间介入应急抗震救灾这种创新模式及时、高效、广泛辐射地震灾区,使灾区患者优先得到华西医院专家会诊及手术指导,为患者力争了最佳急救时间。“互联网+医疗”应急救灾模式的成功构建,使之在以后的救灾抢险中也将第一时间启动,成为抗震救灾一线战斗的有力补充。
分秒必争,大爱涌动科技城
四川省绵阳市是这次九寨沟地震伤员救治转运的重要节点,包括白衣天使在内的绵州儿女用大爱为这座以科技著称的城市增添了更多人间温情。
盒饭凉了也无人问津。“通知你院,立即做好地震伤员接收准备!”在接到上级的命令后,绵阳市中心医院紧急腾出床位,顺利转移并妥善安置了60名在院病人,有的在院病人还主动让出床位。“放轻松,你女儿的情况很稳定,8点钟就要开始手术了,我们会尽最大努力给她治疗,请你相信我们”。9日19时,即将主刀的骨科医生张定伟再次来到下午转来的伤员韩雨心的病床前进行术前检查,一番话,令韩雨心的妈妈刘女士宽心不少。刘女士不知道的是,自当天下午首批地震伤员抵达后,张定伟和同事们就没歇过一口气,病房、办公室、抢救室、手术室……直到19时35分,距离韩雨心的手术时间不到半小时,张定伟才吃上早已放凉的盒饭。
献血的队伍排起长龙。震后第二天,地震伤员陆续转运至绵阳市各大医院,为保障医疗用血,绵阳市民纷纷走进献血点,当天共有714人献血,捐献全血202250毫升,捐献单采血小板13个单位。8月10日一早,一条“血库告急、B型血紧缺”的消息在绵阳人的朋友圈不停刷屏。消息一出,献血者便逐渐在绵阳市中心医院献血点排起了几百人的长龙。“去不了前线救援,就用我的鲜血温暖伤员的身体”,8月10日上午,绵阳市中心医院“晓燕志愿服务队”联合绵阳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在医院门诊大厅组织大型无偿献血活动,活动一开始就排起了长龙。献血者队伍中,有医院干部职工,有才下夜班的医生、护士,还有闻讯而来的热心市民、解放军官兵、志愿者,大家纷纷挽起衣袖,为灾区伤员献出自己宝贵的“热血”。
震中坚守,医院就是战场
7.0级地震使距离震中最近医疗机构——九寨沟县第二人民医院大楼摇晃,窗户撼动,天花板纷纷掉落,电力瞬时中断,周围陷入一片漆黑。
震后的第一缕光明。震后数分钟,伤员便开始向医院聚拢,医务人员立即投入到救治工作中,他们将病人安置在医院前面的一块安全空地上,铺上棉被作为临时救治场地。可是,地震破坏了电路,要包扎、要清创、要手术,没有照明如何是好?大伙几番议论后,决定将在场的救护车、警车、私家车围成一圈,把车灯打开作为照明,霎时间,震后漆黑的漳扎镇突然亮起了一团光,车灯照亮了临时救护所,也映射出白衣天使们忙碌的身影。
月光下的急行军。经过初步处理后,几名危重伤员由医院派医护人员用120救护车送到上级医院接受治疗,一路上驾驶员及护送人员冒着随时滚落的飞石和已经坍塌变得崎岖的道路,安全地将几名危重伤员送到了上级医院。“上寺寨方向有严重塌方,道路中断,有大量伤员被困需要救治,请你部派员紧急支援!”转运伤员刚结束又接到紧急命令,救护车辆刚空出来又塞满了急救药品和担架,仅留下五人院内值守接诊新送伤员,由骆红兵、张彦勇、邓明雷、张文斌、王文静、泽如佐、叶燕蓉组成的党员先锋应急队,带领其余人员全部向上寺寨方向突进。没有照明,大家就互相呼喊确定位置路线,没有应急安全装备,大家手拉手路过有飞石和塌方的路段,到达上寺寨时已经是9日凌晨,对大量伤员做简单急救处理后立即将伤情较重人员转移。在此次“8·8”地震灾害当日的紧急救援中九寨沟县第二人民医院共接受伤员580余人次,转送伤员360余人次,做到了零死亡和零伤残。
总有人为生命负重,总有人为了生命逆行。地震袭来,他们没有勇士的威猛,却有英雄的坚毅;别人在往外走,他们却向震中冲去。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灾区前线,救治后方,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医务工作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他们秉承救死扶伤,守护人民健康的宗旨,抢时间拼速度,不畏艰险不惧疲惫,坚韧执着的践行着救死扶伤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