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争艳,女,汉族,1954年12月生,中共党员,武汉市汉口医院名誉院长、副主任医师。从医37年来,她一直坚守着“让病人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效果”的治疗理念,千方百计减轻患者负担。退休至今十余年来,她继续发光发热,即使被查出胃癌,接受了胃大部分切除和胆囊切除手术,但术后不久,她仍然坚持坐诊、健康宣教、参加公益活动等,这种坚守初心,艰苦奋斗的精神感染着无数人,是大家学习成长路上的指明灯!她先后于2010年获得“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在2011年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2013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
想患者所想 急患者所急
王争艳被病人们亲切地称为“小处方医生”,夸她看病便宜,赞誉她行医干净。同样效果的药,她总是挑便宜的开。为了让患者少花钱,她的处方就像海绵里的水,越挤越干。曾有媒体统计了王争艳2008和2009年封存的处方,平均值只有55块钱,随机抽到的最小处方仅2角7分钱。有名叫王建生的高血压患者,当年月工资1000多元,药费就要花掉800多元。王争艳综合考虑他的病情和经济条件,按每月不超过80元标准给他调整用药,让他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一直到现在,王建生仍坚持定期找王争艳看病。
献身基层 甘当居民的家庭医生
2009年,武汉市汉口医院开办了近4年的金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直没有打开局面,医院计划派王争艳过去担任主任。但那时离王争艳退休只有7个月时间,领导原本担心她会不同意。但王争艳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一头扎进了社区,全身心投入到社区医疗服务工作中去。她说:“大医院不差我这么个医生,但是基层非常需要我这种医生,我就不信那里搞不好!”在社区医院看的多是一些常见病、慢性病。她总说,自己是社区居民的家庭医生,要让居民感受到社区医生带来的便利和好处。只要居民有要求,她都会尽量满足。慢慢地她有了一大批“粉丝”,不管她在哪里工作,这些病人就跟到哪里。周边社区的居民也慢慢改变了原来只到大医院就医的习惯。王争艳上任仅10个月,中心的门诊量就增长80%,住院病人翻了两番。“一辈子干自己想干的事,并干到极致,我觉得自己很幸运”王争艳说。
看病救人是最大的动力
退休至今已经12年,但王争艳一刻都没有停歇过,几乎每天都排得满满的。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她每周有3个半天的专家门诊,还有2个半天在常青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带教年轻的全科医生。近几年来,她坚持网络直播,普及健康科普知识,疫情期间她也坚持通过微信为社区居民答解疑惑。
2016年初,王争艳查出胃癌,接受了胃癌根治术及胆囊切除术,一下子瘦了30斤。在家养病期间,很多病人到金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探她的身体状况。离不开病人的王争艳,在术后半年就再次回到了中心。细心的她发现,门诊的新病人虽不断增多,老病人却来得少了。而且很多老病号除了必要的复查,连电话咨询都变少了。王争艳知道这些老朋友是心疼她,想让她多休息一下。“正是这份关心让我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我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看病救人是我目前生活的最大动力。”
王争艳说,无论是坐诊、带教还是直播,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响应国家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自觉担负起推动基层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使命,引领更多的医生下沉到基层,为老百姓服务,并动员全社会都来做健康教育,让更多的群众受益。(责任编辑:王楠 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