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钵,男,1929年7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92岁的他已经在工作岗位上坚守了69年。69年前,身为共产党员的他放弃组织安排的留京机会,主动申请到偏远地区开展临床工作。他整理出“四石散”“复方松馏油膏”等处方及土方,研究出十余种独特方剂,创新应用氯乙烷喷射治疗带状疱疹等多项技术,应用至今。曾获中华医学会终身成就奖、国家发明奖二等奖、全国皮肤科医师杰出贡献奖等荣誉。
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
1952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全国上下急需人才。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的朱钵有多种选择,但他主动放弃了留在北京的机会,来到当时的平原省新乡市(现河南省新乡市),开始了外科医生生涯。1954年,他被调到洛阳矿山厂,负责厂医务所建设,这份既清闲又安稳的行政工作,对朱钵来说却是一种煎熬。朱钵回忆,“我向组织申请,要回到临床一线。”
哪个科室需要就去哪个科室
1956月,朱钵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当时,河南省人民医院正在筹备建设皮肤科,急需皮肤科医生。就这样,干了多年外科医生的朱钵改学皮肤科。
“我是共产党员,组织要求我去哪个科室我就去哪个科室。”朱钵说。他放下外科医生的工作,按照医院安排到北京进修皮肤科。1957年,朱钵顺利进修毕业,成了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和唯一的皮肤科医生,门诊、病房一起管,但从不叫苦叫累。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60年,年仅31岁的朱钵被破格由住院医师直接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为群众解决健康难题是最大的快乐
近70年的临床工作,让他摸索出不少治病妙招。他先后研究出10余种独特方剂。由他在国内创新并推广应用的氯乙烷喷射治疗带状疱疹、高锰酸钾治疗结节性痒疹等技术至今仍在临床使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的头癣发病率非常高,河南患者超过10万,大部分在农村。1978年,朱钵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发起“在全国开展头癣病防治工作”的号召,成立“头癣防治技术指导组”、编写《头癣防治手册》,选择试点展开普查;发动基层医生,人人检查,查出疑似者采集病发进行真菌镜检。确诊的头癣患者,按他制定的“理、洗、涂、服、消”5字措施进行治疗。一个疗程结束后,头癣患者治愈率达97%。他组织开办头癣防治培训班,把成功模式在全省相继铺开。经过两年的奋战,河南省共治愈10万余名头癣患者,基本消灭了头癣。
患者治好病是我的心愿
退休后,朱钵也没有休息,而是坚持坐诊,目前是河南省人民医院仍在坐诊的年龄最大的专家。90岁之前,除了门诊的工作,他还到病房查房、管病人。
多年来,朱钵坐门诊养成一个习惯,每天8点钟开始的门诊,他最少提前15分钟到。坐诊中,极少有人见他去卫生间,带的一瓶水也往往原封不动,一坐就是一上午。中午12点前,他没离开过诊室。不管多晚,也会把最后一个病人看完再下班。谈及为何这样拼?朱钵直言:“找我看病的多是在基层看不好病的重症患者。他们有的在很多地方看过,或许耽搁病情,或许误诊误治,本身已经很痛苦了。我是共产党员,理应对群众的病痛做到感同身受。”(责任编辑:高晟寒 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