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男,汉族,1965年1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医院庙尔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工作34年来,李琳长期坚守扎根在偏远山区,奋战在基层医疗前线,几十年如一日真诚服务于每一位患者,是一七〇团偏远山区牧民的健康使者。曾获“民族团结道德模范”等荣誉。
骑马踏雪访山区 无悔奉献三十载
李琳本是九师一七〇团庙尔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员。1990年,他轮岗调往最远的三连从事医疗工作,三连距庙尔沟镇30公里,距团部210公里。连队牧工以哈萨克族为主,80%以上牧工分布在各牧业点,最远的牧业点距离三连40多公里,周边还居住着塔城、额敏、乌苏、托里等地的少数民族牧民。李琳的到来,圆了方圆几十里、2万多人的健康梦。
刚到三连时,那里的生活环境极差,交通工具只有马和马车,晚上都是用煤油灯(马灯)照明。通讯用的是手摇电话,吃的是土豆萝卜,面对这些困难,李琳并没有退缩,而且一坚持就是30多年。李琳巡诊时,穿梭于牛羊在山上觅食时踩出的与人脚掌同宽的羊肠小道间,每逢冬季大雪封山,李琳越雪地、翻高山,不顾天气寒冷、路途艰难。他骑着马,马背上搭着马褡子,里面装着药箱,赶往牧民的家。记得有一次,冰雪覆路,马蹄打滑,他从马背上摔下,药箱飞出老远,药品、器械散落满地,他一一捡回药箱里,又重新赶路。深雪中,马常常肚皮贴着雪艰难前行,李琳穿的棉裤被冻得像冰筒,一扯就破,但他依然坚持着。巡诊期间,他换了3匹马,用坏了3个药箱,但所有困难都无法阻挡李琳守护牧民健康的决心。
在这30多年里,李琳其实有很多次机会可以离开偏僻艰苦的山区连队,去条件相对较好的团医院工作。但是,他觉得三连的牧工和周边地方村镇的农牧民需要他,李琳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守。
民族团结一家亲 攻坚医术心为民
为更好地服务少数民族牧民,李琳钻研起了《新农村医学手册》《针灸学》等书籍,经过多年学习积累,他掌握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由于连队的牧工90%以上都是哈萨克族,语言不通成为他了解患者病情的障碍。为克服这一困难,李琳认真学习起了哈萨克语,他将不懂的哈萨克语谐音抄录在本子上,一遍遍反复记忆,又在一次次巡医过程中请教学习,就这样李琳很快能用哈萨克语与牧工群众流利对话。
播撒民族团结情 健康暖心医路行
2007年4月12日,塔城市食品公司一名叫玛依拉(化名)的哈萨克族孕妇难产,李琳连夜骑马赶到牧业点,发现胎儿横位采用复位手法无效,情况危急,必须立即送医院。在李琳的指挥下,孕妇被绷带固定在由门板临时改制的“担架”上,身下垫着、身上盖着厚厚的羊毛被,8个牧民骑8匹马,轮流抬“担架”赶往三连,李琳带着药品和器械在后,随时准备处置突发情况。雪齐膝深,一边趟路一边前行,20公里的路他们走了近5个小时,到三连时,人、马都已是大汗淋漓,李琳找了辆马车,将孕妇送往30公里外的庙尔沟镇,又辗转将孕妇送到九师医院。当天,孕妇做了剖宫产手术,母子平安。当时接诊医师说,如果再晚些送来,孕妇和孩子都将有生命危险。
30多年间,在山上、牧业点上、路上、家中,李琳看诊近1万余例,接生了300多个孩子,就是靠着一匹马、一个药箱,李琳撑起了大山里牧民的健康。李琳很普通,是340万兵团人中不起眼的一个;李琳又不普通,34年在山里服务各族牧工群众,生活条件恶劣,行医环境简陋,却阻挡不了为患者治疗的脚步。如今,50多岁的李琳,两鬓已然斑白,岁月和山里的风雪在他的脸上镌刻出重重沟壑,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斑白,李琳把半辈子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大山,献给了敦厚朴实的牧工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