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生秀,女,中共党员,主任护师,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青海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华护理学会常务理事,青海省护理学会理事长,青海省护理学科带头人,苏州大学护理学院客座教授。先后荣获第43届南丁格尔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白求恩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赵生秀以渊博的学识、深厚的理论、高尚的医德赢得了无数病人的尊敬和护理同仁的爱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新时期的南丁格尔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是共产党员践行“四个意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的真实写照。在从事护理工作38年,始终对党和人民的护理事业的高度热爱和无比忠诚,开创了高原护理科研的新纪元,建立了现代医院护理管理体系,培养了一支被誉为“高原护理精英”的优秀团队。
工匠精神,磨砺高原护理新标准
马克思说:“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在赵生秀的科技生涯中,她始终追求真理、实事求是,这些构成了她科学精神的核心内涵。
赵生秀尽心尽力为青海各族群众健康服务,经常深入基层进行课题调研,发现在青海基层各个医疗卫生机构不同程度存在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操作标准不一致、护理档案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严重的护理质量风险,而且和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甚至会影响整个学科的发展与进步。为此,赵生秀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工匠精神,深入基层,认真调研,反复思考,虚心向前辈学,向同仁学,这种执着的科学精神终于有了回报,她撰写第一手调研资料5万余字,整理读书笔记200余篇,参与编辑《高原健康》系列丛书、参与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研课题1项,她主持的《急性高原病护理标准的建立》获国际先进。
勇于探索,促进学科全面发展
科学的大道上从来没有坦途和捷径,无数险峰等待开拓。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这首励志诗成为赵生秀科学求索的精神标注。赵生秀常说,医学科技工作者承载着学科发展的未来,所以在她身上总是能看到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她积极投身科技强国、科技强省、科技强院、立足高原实际,不断探索护理新知,逐渐形成具有高原特色的护理学科体系,推动形成了护理界广泛认同的学术理念,激发起更多高原护理工作者的科技创新力,提升了学科发展原动力。
赵生秀率先在省内开展优质护理,改革护理模式,创新护理管理机制,建立起了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树立了高原优质护理服务标杆,医院临床护理专业获得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开创了高原护理“八个第一”:第一个开展专科一特色和分病种小组式专科特色护理服务;第一个开展出院患者电话回访、家庭访视、健康知识讲座 、医护患沟通沙龙等多种形式的延伸护理服务;第一个开展专科护士培养和规范化管理,共为医院培养专科护士260名,并率先开设专科护理门诊为患者提供PICC置入及维护,复杂疑难伤口处理,围产期健康指导,糖尿病、老年认知障碍患者等慢性疾病的规范管理等专业化护理,年服务10000余人次;第一个建立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7个,开展省级专科护士的培训工作,为全省培养专科护士519名,有效促进了全省各级医院护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第一个开展护理人才培养,每年选送200-300名护理管理人员及临床骨干参加北京协和等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和短期培训,目前共派出506名护理人员参加三个月以上的进修培训,800余人次参加短期培训学习,选送206名护理人员赴美国,法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知名医院学习;第一个开展护士岗位管理,科学考核,提高待遇,极大地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促进了学科发展,稳定了护理队伍。三年来医院护理人员离职率始终低于0.02%,为全国最低水平;第一个率先在省内建立了全面的护理信息化管理机制,应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护理管理信息系以及APP手机微信平台,实现了临床护理、护理管理以及护理培训的全面信息化运作,极大提高了护理工作和管理效率;第一个开展护理科研和创新工作,三年来,带领全院护理人员开展三新400余项,认证104项,申请专利11项。在2017年全国首次医学科学院护理学科排名中进入百强。
创新引领,开启高原护理新时代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灵魂。十九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科技工作者开启了科学新春天。“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赵生秀认真研读理论著作,并指导工作实践。
为了给学科发展增添远航动力,赵生秀狠抓护理科研工作,她率先在省内开展护理三新与科研工作,填补了省内护理领域空白,增添设备,先进的医疗设备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供了保障;引进技术,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临床护理技术,提升学科内涵;建立护理科研队伍,成立护理科研小组,促进护理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制定政策,鼓励临床护理人员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对获得科研奖项的给予奖励,在政策的激励下,全院护理人员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硕果累累。
近5年,赵生秀共主持护理三新28项,其中8项获国内先进水平,在她的领导、指导和鼓励下全院护理人员开展护理三新的能力和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她本人撰写的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了数篇,在她的带动引领下,全院护理人员撰写学术论文积极性空前高涨,医院护理“三新”、科研逐年增多,学科水平显著提升。
改革发展,凸显为民健康大情怀
在新时代的科学春天里,赵生秀始终怀揣科技为民的初心、矢志创新的决心、孜孜求索的恒心,这些都化作了她立志改革,为民生健康服务的强大精神力量。
作为青海省临床检验中心主任,在赵生秀的不懈努力下,医院医学检验科室成为西北地区首家通过国际CNAS 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证科室,学科连续三年在中国医院西北地区专科排行第五;临检中心2015年获得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是国内最早制订全省统一的医疗机构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与考核细则标准的中心。
赵生秀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科发展与改革的内动力,先后选派20余名学科骨干、132人次的麻醉手术专业人员和69人次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完成了国内外相关专业的中长期进修学习;协调参与并完成由北京协和医院主持的2014年度国家卫生行业科研项目“现代手术麻醉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与推广”,提出并设立了麻醉科总住院医的创新举措,三年来麻醉科完成了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实现了“零”的突破,省、部级科研项目共7项,发明专利1项,论著1部,三新17项,论文35篇,其中SCI1篇;医院感染管理科通过责任包干区管理模式,使医院感染率由3.5%下降至2%左右;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率由22‰下降至17‰等,近年来,无一例恶性院内感染发生,患者满意率逐年上升,护患和谐,群众好评,社会赞誉。
人道博爱,科技转化惠泽群众
科学因纯净而美丽,科技因人性而广阔。为探究科学真谛,赵生秀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驰而不息的探索精神、甘于奉献的人生情怀,在护理科研领域不懈追求,在注重护理科研的同时,坚持护理科研成果的转化,积极倡导开展护理服务志愿活动。
多年来,赵生秀坚持并倡导开展护理服务志愿活动,积极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开展科普及社会服务活动,主持成立了中国南丁格尔护理服务志愿总队青海省护理学会分队,并身先士卒,多次组织护理专家及志愿者深入青海省玉树、果洛等地,为牧区群众宣传包虫病预防措施,筛查患者,送医、送药,为高原肝包虫患者带来福音;引领全省各级医院护理人员深入社区、学校、养老院、火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开展科学知识普及、急救技术培训指导等志愿工作,促进了群众健康意识的提升。三年来共开展护理志愿服务工作7900余人次,累计23000多小时。被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评为“2016年度优秀志愿者”。
十几年如一日的组织护理服务志愿者深入儿童福利院关爱失能儿童,并每年组织300余名护理志愿人员捐款捐物,共计20余万元,培养了青年护理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归属感。
时代劲风,策马扬鞭。在护理科研的广阔领域中,赵生秀始终弘扬追求真理、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敢于拼搏、甘于坚守,领跑出高原护理发展的“加速度”,推动了高原护理不断向前发展,大步迈向国际先进行列。她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情怀;敢为人先,勇于求索的精神;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情操,精益求精,真诚执着的人格值得每一个医护工作者学习。(供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