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英,共产党员,第42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精神科护士长,一位工作在精神卫生战线最前沿的精神科护士,2017年5月当选为党的十九大党代表。
自古以来人们畏惧精神病患者。即使不经意间遇到,也唯恐避之不及。然而,张桂英凭着对精神卫生事业的忠诚,以炽热的大爱和“疯人”相处了27年。她心贴心和患者交流,成了患者心中的亲人。
2012年1月18日,张桂英带科里同志乘救护车去200公里以外的吉林市接诊一名15岁的精神病患者。由于张桂英慈母般的呵护,小患者对她产生了依恋的情结。春节将至,正是患者情绪容易激惹的时期,小患者与护士敌视,挑剔,吃药不配合,无端发脾气,却把张桂英她当做自己的亲妈,对她百依百顺。为了小患者的情感需要,张桂英毅然放弃了回老家和父母过春节的机会,在医院悉心陪护着小患者度过整个春节期间。
2008年10月21日,一名恐惧型患者住进了精神科。患者惧怕任何人,且狂躁不安。张桂英冒着被患者袭击的危险,微笑着走过去。面对她的笑脸,患者消除了敌意,奔过来紧紧拉着她的手,跪在地上大声哭起来:“妈——救我!”面对患者渴求帮助的哭喊,张桂英的眼睛湿润了。她深深地感到了责任的沉重。患者太脏了,蓬头垢面,满身异味令人作呕。她把患者搀进病房,为他洗脸洗脚理发更衣。患者顺从了、安稳了,可是她却心潮起伏,难以平静,她下决心要用爱心驱除患者心里的阴霾,还给患者一个晴朗的温暖的世界。
由于张桂英待患如亲,以后又演绎出许多患者把她认作老姨、舅妈等感人故事。
护理工作难做,护理精神病人就更难。和许多护理姐妹一样,张桂英不止一次地遭受过精神病人的辱骂、撕扯,甚至突然的人身攻击。有一次她看护患者就餐时,一名身材魁梧的崔姓患者突然出手,一拳重重地打在张桂英的胸口,张桂英踉跄两步勉强站稳,胸口阵阵闷痛,眼里噙满了委屈的泪水。有的患者家属看在眼里心疼地说:“这样的患者不要管了。”张桂英却带着泪花笑着说:“他是个病人啊,护理好患者是我们护士的职责,如果都不管,他的病情会更严重。”在以后的日子里她更加关爱这位患者。患者出院时,特地来到张桂英的面前愧疚地说:“张护士,你打我一顿吧,这样我心里会舒服些。”患者的话语是那么诚恳质朴。
有一天,张桂英早晨按惯例巡视病房,当她询问一精神病患者的睡眠情况时,患者没有回答,眼睛却死死地盯着她,她意识到病人行为反常,想避开已经来不及了。患者突然抢上前双手死死卡住了张桂英的脖子,她痛苦地、无声地挣脱着,可是都无济于事。张桂英心里清楚,用不了多长时间自己就会窒息死去。幸好这时患者的家属和工作人员赶来一起把患者的双手掰开,张桂英才死里逃生。可是脖子上的掐痕却很长时间没有消退,她只好用丝巾掩饰着继续工作。之后,张桂英照常去查房,照常到那位患者床前询问、叮嘱、安慰,就像什么事儿也未曾发生一样。患者临出院时捧着一篮鲜艳的百合花送给张桂英,涨红的脸上满是歉意。她拉着患者的手祝贺他康复出院,并把自己的电话号留给了患者,让他有事随时找她。
她把患者当作亲人,对患者倾注了全部心血,却放弃了很多照顾亲人的机会。父母年迈她不能尽孝在身边,爱人骨折住院她不能守护在床前。1995年,她产假没休完就提前上班。由于起早贪黑忙于工作,爱人又经常出差,缺乏照料的女儿体弱多病。一天晚上女儿突发肺炎、心衰,抢救了三天三夜女儿才转危为安。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桂英心里时刻想着病人。27年来,张桂英亲自护理了数以千计的精神病患者。为了患者,自参加工作以来她从未休过职工假。每次到患者家随访,看到困苦不堪的患者,张桂英就用自己的钱买些常用药、科普读物和一些衣物送给生活窘迫的患者。
2009年,接受南丁格尔奖章载誉归来的张桂英更加忘我地工作。为了让南丁格尔精神发扬光大,她组织护理姐妹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修订完善精神科护理流程,实现了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她不顾个人安危多次领队到偏远农村解锁救治精神病人,为家庭安宁为社会稳定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张桂英倡导举办了精神科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及学员培训班,惠及了近万个精神病人和家庭。在她的倡导下,2012年9月,吉林省卫生厅于在吉林省脑科医院建立了“吉林省精神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成为全国首个省级精神科护士培训基地。做为培训班的主讲教师,张桂英身体力行亲自陪带,现已经成功举办4期培训班,培训精神科专科护士68名,为提高全省精神科专科护理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27年来,张桂英获得了多项国家和省市荣誉,她不仅以“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的荣耀登上了国际护理界荣誉的顶峰,而且,2017年又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面对荣誉和人们的一片赞誉,张桂英清醒地知道,荣誉只能代表过去,今后的路更长,责任更艰巨。现在的她,不改初衷,不忘承诺,为了精神病人的康复,为了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她一如既往地工作着,奉献着。南丁格尔精神在她的尊奉中传承、延续。(供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