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病是眼科致盲性常见病,全球角膜病人4000万左右。中国角膜病人约1000万,角膜病盲人估计300万。
在整整一个世纪攻克角膜病的历史长河里,全世界眼科医学界专家前赴后继,他们的名字来自德国、美国、日本……直到2010年,在记录重大技术突破的角膜移植历史上,才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姚玉峰。
姚玉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浙江省角膜病诊治技术指导中心主任,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一层次人才。浙江省眼科学会主任委员,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分级诊疗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信念坚定、一心报国的忠诚与担当
1979年姚玉峰考入浙江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因表现优秀,姚玉峰学生时期就已入党。1990年,姚玉峰考取卫生部公派“笹川医学奖学金”的出国项目,赴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部眼科研修。他的第一导师是日本眼科玻璃体手术的开创者、世界上第一个开展眼视网膜黄斑转位手术的医生——田野保雄教授。
很快,姚玉峰以他的虚心好学、聪明才智赢得了田野的喜爱。日本的导师田野保雄非常希望他能留在日本。面对改革开放不久的祖国,面对急需救治的国内千百万角膜病患者,面对万里挑一选派姚玉峰出国留学的祖国和母校,对这些沉甸甸的期望,姚玉峰跟导师说:“我无法不回去报效祖国!”当姚玉峰表示坚决要回国的决定后,他的老师觉得很不可思议。因为日本当时的工作条件、平台团队比国内要好得多,留在日本工作,一定能够使姚玉峰向学术最高峰冲刺。但姚玉峰同志是一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医学赤子,在学有所成后怀着报效祖国、为人民健康谋福祉的赤子之心,发出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祖国需要时,决不能置身事外”的坚定心声,婉拒了国外名校的高薪和优厚条件毅然选择回国。
一切从头开始,艰难创业,与祖国同行、为祖国奋斗,把理想、追求融入到祖国发展伟大事业中。经过30年的奋斗实现了他回国前设想的三大目标:建立一个现代学科;带出一批具有国际眼光能共同推动学科发展的专业人才;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眼库。
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坚持与追求
1906年,德国医生施行人类第一例角膜移植,为角膜病盲的患者开启了希望。但是,排斥反应却成了拦路虎。为了解决排斥反应,世界上的科学家前赴后继努力了一百多年,一直没有攻克这个难关。
姚玉峰的博士课题就是研究排斥反应机理,在日本的3年里姚玉峰尝试几十次试验解决排斥反应这个世纪难题均未成功。但是他并没有气馁,凭借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智慧,潜心专研,受“蛋壳跟蛋衣关系”的启发,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1995年5月,世界上第一例采用最新剥离术进行的角膜移植手术由姚玉峰主持,术后无排斥反应,患者三个月后视力达到1.0。接着是第二、第三例……所有移植均实现零排异!
困扰世界角膜界一个世纪的难题终于被一位33岁的中国眼科医生破解。他创造的技术被国外眼科界命名为“姚氏法角膜移植术”,解决了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这个世纪难题,在世界角膜移植史上第一次标上了中国人的名字。2002年,姚玉峰把做过姚氏法移植的33例病例,总结成论文发表在国际眼科最高级别的Ophthalmology杂志上,美国眼科科学院很快跟进播发了一条快讯,称之是“该领域治疗方法的一个突破”,写进了美国医学教科书。这位勇于创新的医学匠人,用他孜孜不倦的探求钻研诠释了学者的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涵养了时代气质。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仁爱与情怀
他是一名心系病人的医学大家,多年来一直辛勤耕耘于临床、教学和科研一线,带领着他的团队在角膜病治疗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开发多项被国际上认可并高度评价的角膜病诊治新技术,30多年来他治疗过30万病人,为近3万病人重新带去了光明。
他不计个人得失,无偿献出专利,毫无保留地将独创成果传授给更多医务工作者,为全国各地医院培养了7000人次的角膜病专业人才,让全国1.5万多角膜病病人在当地受益于“姚氏法角膜移植术”。他还带出了17名博士研究生,28名硕士研究生。参加三本卫生部规范化教材的编写,在国际上发表了40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姚玉峰同志用最精湛的医术治疗病人,用最无私的态度培训专业人才,用最执着的坚守安于清贫,他的精神是对医生职责的最好诠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姚玉峰同志正是这样一位怀揣赤子之心、敢为人先,拼搏奉献,将自己的人生融于国家、民族、人民利益中,彰显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担当和家国情怀,体现了新时期医务工作者的无私大爱和崇高品格,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辉典范。
姚玉峰同志作为留学归国人员和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诠释,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供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