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707471_11n.jpg
上榜好人
万斌
上榜理由
“为祖国健康事业工作50年”,一句誓言,五十载春秋艰辛付出。被评为襄阳市“群众最满意医生”的万斌,克服胸椎以下高位截瘫的困难,从周一到周六风雨无阻来坐诊,一心一意服务病患,在轮椅上谱写了一首不屈的生命奉献之歌。他不仅医术精湛,而且从不乱开检查或重复检查,大方、贵方他也用得极少。他的感人事迹引起了各级媒体的高度关注,在全院乃至全社会掀起了向万斌同志学习的高潮。
“杏林不老翁”万斌义诊21年:轮椅上托起不屈人生
来源:中国文明网综合    发布日期:2014-02-20

    凌晨4点半,夜色如墨,古城襄阳还在沉睡,78岁的万斌醒了。
  他艰难地坐起来,慢慢地、一件一件地穿衣服,折腾了40多分钟,终于穿戴完毕。77岁的老伴周惠珍扶着他,万斌简单洗漱,喝了一碗稀饭,随后大口大口地喝白开水。
  6时20分,万斌自己摇着轮椅到卫生间。他胸椎以下高位截瘫,大小便失禁已30多年。由于便秘,在卫生间折腾了50多分钟才出来。

    不知不觉天亮了,老伴将他从“两轮轮椅”上,慢慢扶到一个“三轮轮椅”上。天冷了,万斌的双手和下肢全部冰凉。
  8时20分,万斌摇轮椅,离家前往医院。从他家到医院只有500米。正常人只需走5分钟即到,他却要走一刻钟。 
  万斌本已退休,完全可以在家休息,但他坚持接诊。医院考虑到他的身体,让他周一到周六上班,每天上午接诊并限接5个病人。这样坐在轮椅上接诊的日子,已过了整整20年。

1.事业“青春期”遇坎坷 “即使病了,接诊数量也不比他人少”

 

12月25日,万斌在诊室里为患者把脉。新华社记者 郝同前 摄(资料图片来源:新华网)

    万斌1935年出生在武汉市一个穷苦家庭。1964年,他本科毕业,成为湖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首届毕业生。当时,他的大学女友(现在的老伴)已在襄阳市中心医院工作。为了心爱的人,也为了当名医,万斌放弃留校,来到襄阳中医医院上班。工作一年后,因为业绩突出,他被任命为副院长。
  1968年,33岁的万斌走路没力气,有时连抬腿都困难。医院送他到武汉治疗。经确诊,他第六至第九胸椎结核,造成椎管形成110度的弯曲,导致下肢不完全瘫痪。诊断书上写道:只能长期卧床,并丧失正常工作能力。
  拿着这张无情的“判决书”,万斌欲哭无泪,开始拄起拐杖。他先后到武汉、上海、北京做了4次手术,忍着疼痛刮骨疗毒,每次手术完后都卧床休养一年,然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后来他放弃治疗,但坚持拄着拐杖为患者看病。1993年开始坐轮椅,1999年退休后依然坚持接诊,并持续至今。
  “虽然我生病了,但我接诊病人的数量,并不比其他医生少!”万斌自豪地说。他拿出一个发黄的小本,上面记录着他从医49年的点点滴滴。据粗略统计,他已累计为20多万名患者看病。 

2.小药方治大病 “能用馒头吃饱,就不用包子和面包”

 

图为万斌医生正在为患者看病 尚华珍 摄(资料图片来源:湖北新闻网)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河南南阳一名9岁女孩,不明原因发热半个多月,辗转多家医院花了数万元查不出病因。家人经打听找到万斌。万斌开了5副中药,小女孩吃后不久便痊愈了。再次复诊时,万斌确定病人无须再吃药。孩子的母亲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失声痛哭:“神医啊!”
    王女士是万斌接诊过的一个患者。经过细细交谈、拿脉问诊后,万斌说:“送你6个字,莫强求、不计较。”
    “我看病,咋不开药?”王女士不解。万斌挥挥手说,急火攻心,放下,把一切看淡些,病就会好。王女士欢笑而归。
    河南南阳的一名女孩9岁,不明原因发热半月余,辗转多家医院费用花了数万元始终查不出病因。女孩的家人经打听找到了万斌,吃了5服中药,女孩不再发热。当再次复诊,万斌经过查看,确定无须再吃药,孩子的母亲扑腾一声跪在地上,失声痛哭:“神医啊!”
    为了给病人省钱,他总是开便宜的“小处方”,一副中药二三十元。万斌说:“能用馒头吃饱,就不用包子和面包。绝不让患者多掏一分冤枉钱。”

3.培养中医人才 “今生所学 恨不能让学生们3天学会”

 

 
    图12月25日,万斌摇着轮椅走向诊室,一位他曾经诊治过的患者向他竖起了大拇指。新华社记者 郝同前 摄(资料图片来源:新华网)

    这位高龄的老人从进医院开始,培养了上千名中医优秀人才。退休18年以来,他不仅坚持上午到医院上班,有时下午还给年轻医生讲课。他将自己多年来总结的20多种常见疑难杂病手稿,毫无保留地都交给学生。他说:“我恨不能将今生所学让学生们三天就学会。”爱才惜才之心令人动容。
  2011年,万斌作为医院的名老中医喜收徒弟。在拜师会上,他看到中医的传承后继有人,竟忍不住热泪盈眶。他教导学生潜心学习中医,熟练掌握中医治病的关键技术,还专门在医院做了《辨证施治不能丢》的讲座。演讲结束时,所有参会人员起立,报以持久热烈的掌声。
  他在带徒的时间里,言传身教,毫无保留。他还将自己多年来总结的20多种常见疑难杂病的手稿交给学生李宝华。这些都是万斌的心血之作,他却无私地传给学生,他的气度深深感染着周围的人。
李宝华,是万斌的学生之一,他说:“作为学生,我眼中的万老师是一个坦诚、谦逊、严谨的人。他对病人特别细心,总是详细了解病情后,使用最合理的中药组方,让患者花最少的钱看好病。”该院不少年轻医务人员对记者反映,万大夫的事迹在医院口口相传,影响了很多人。万大夫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是“正能量”。

4.四拒高薪不收红包 退休写《花甲回首》吐心声

 

中医医院医务人员代表向襄阳市“最满意医生”万斌献花。(资料图片来源:襄阳日报)

    襄阳军分区离休干部王臻,今年87岁,2010年9月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靠输血维持生命,武汉一家医院让其家属准备后事。2012年6月,王臻经人介绍找到万斌,开始服中药调理,4个月后身体逐渐好转。
  “万教授是我岳父的救命恩人啊!”2013年11月27日,王臻的女婿贾迪生对记者说,岳父已一年多没有输血了,现在病情很稳定。2012年春节前夕,他陪岳父复诊,给万斌准备了一个800元的红包,上面写着:“妙手回春,华佗再世,祝万老中医春节快乐。”万斌当时收下了。春节后,贾迪生陪着岳父再次找万斌复查时,万斌退还了红包,并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的心意我领了,当时不收,你们也过不好年。但我的规矩不能破坏,我毕业从医那年就立下誓言,为患者看病50年,一辈子不收红包。”
  万斌退休后,有人以年薪12万聘他,并给予宽敞的住房,他四次婉拒。“我赚的钱够花,医院本身就是自己的家,何必去外面呢。”万斌乐呵呵地说。

    对于钱财,万斌看得很淡。万斌说,他要做一个纯粹的人。60岁时,万斌写下《花甲回首》:“出世双手空,而今两袖清;平静少憾事,漫步度余程。”

道德点评:

 

    一个好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还需要仁爱的情怀。万斌虽已退休,但他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勾勒出了“医德”的清晰形象。钻研医术、扎根基层、为民除病、培养人才……在万斌身上,重医德、讲奉献,是要求、是责任、是担当。
(责任编辑:卢阳)
 
网友评论
网友“尘埃若定”:满腔热忱、悬壶济世、心系患者、无私奉献的大爱医德;身残志坚、立足中医、钻研医术、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甘当人梯、扶持后辈、言传身教、诲人不倦的高尚情怀。
    网友“狮子座well”:“坚守自己的梦想,90后的我们也不会轻易放弃!向万大夫致敬!”
    网友“任长胜”:“万大夫的事迹令人感动,他用自己永不言休的精神和对理想的坚持换来了别人对他的尊敬,值得称赞!”
湖北  2014.1
人物简介:
1935年,万斌出生在武汉市一个贫苦家庭。解放后,党和政府送万斌上了初中,读中专,进大学。1964年,从湖北中医学院毕业的他来到了襄阳。1968年,33岁的万斌检查发现,胸椎结核致脊神经坏死,下肢不完全瘫痪。医生在诊断书写着:只能长期卧床,丧失正常工作能力。1995年,万斌该退休了。时任院长熊功丞找万斌谈话,万斌说:“让我继续行医吧,腿脚不行了,脑袋还好使。”就这样,院方同意了,万斌坚持每天上午在医院坐诊,直到现在。
往期回顾:
关注内容: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