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血细胞分离机停止运转的“嘀嘀”声,最后一滴淡红色淋巴细胞,顺着长长的导管缓缓流入采集袋中。6月18日上午11时33分,张珊珊历时近3个小时成功捐献155毫升“救命血”,成为我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二次捐献的“90后第一人”。 8时30分,走进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血液采集室,解开长长的马尾辫,珊珊一脸微笑。一年前,为了捐髓挽救浙江嘉兴一名白血病女童的生命,即将从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毕业的珊珊,瞒着父母、老师,甚至不惜为此错过求职“黄金期”。6月17日是她的23岁生日,但为了给病情出现反复的患病女童再次送去“生命希望”,在她的工作单位——— 中国移动河北公司石家庄分公司的支持下,她提前住进了医院。石家庄市红十字会的张中桥说,当红十字会联系张珊珊时,她毫不犹豫就答应了。“我相信科学,不怕。”珊珊说。 8时39分,采血管插上手臂,采集正式开始。24分钟后,采集袋中出现了第一滴淋巴细胞。该院血液病科主治医师王志伟告诉笔者,经过骨髓移植后,白血病患者一旦出现复发的苗头,需要尽快移植淋巴细胞,把白血病细胞消灭在萌芽状态。
采集过程中,因为珊珊的血管细,血液循环有点慢,仪器不时发出“嘀嘀”声,医生说采集时间要比预计延长。上一次捐髓,珊珊就用了6个小时。“我是一贯的‘特长生’!”珊珊自己调侃道。与上次一样,她仍然是“先斩后奏”,没有提前告诉父母。不是担心父母阻止她,而是怕父母为她担心。 11时20分,淋巴细胞采集量达到117毫升。考虑到珊珊手臂酸痛,医生决定停止采集。“没事,我再坚持一下。”珊珊要求坚持到最后。13分钟后,155毫升淋巴细胞终于全部采集完成,这个怕打针的小姑娘眼里噙着泪花,脸上露着笑。 15时,珊珊二次捐献的“救命血”由志愿者搭乘飞机从石家庄送往上海,为那位浙江白血病女童送去生命希望。
“我再次感谢您为我做的这一切,非常感激您一次又一次帮我,正因为这样,所以我要更加珍惜生命。”接受二次捐献的小患者特意给张珊珊写了信,歪歪扭扭的字迹承载着感谢,让在场的人感动不已。 张珊珊眼圈红了,在她的心里,只要小妹妹能好起来,她受点罪真不算什么。 “珊珊的大爱之举是一种榜样,每个人都应该向她学习” 张珊珊二次捐献的义举,也得到了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河北移动总经理李连贵要求公司相关部门要全力做好支撑和帮助,捐助当天,省公司代表就到医院去慰问了珊珊,石家庄分公司柴晓冰副总经理也一直全程陪护。对于这位入职一年的90后员工,她连连夸赞:“珊珊的大爱之举是一种榜样,每个人都应该向她学习。” 休息几天后,张珊珊的身体就能恢复。为了让她休息好,河北移动石家庄分公司表示,将派单位员工为珊珊送饭并陪护,并给予营养补贴。
“军训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张珊珊‘捐髓救人’的故事,当时特别佩服她,尤其是知道就是我身边的同事后,特别想认识她。”张珊珊的同事张盼盼说。她说,“珊珊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很细心。因我们经常在一起吃饭,我们都知道珊珊平时不吃肉,记得又有一次,我们同事一起去姗姗家吃饭,她特意为我们购买了很多熟食之类的。当时让我们特别感动,都说细微之处见真情,珊珊真的是把我们放‘心’上了。” 和张珊珊一样,她的同事大多数也都来自外地,“租房子”自然就成了她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对于女孩来说,“搭伴合租”更是大势所趋。“入职培训结束后,我们和珊珊是同一批,都被分到石家庄市各区的营业厅熟悉业务。”珊珊的同事袁静告诉记者,本来她被分配到裕华区,珊珊和她的一个好朋友被分到长安区,而且她要和朋友一起租房子,这样的话,找房子特别不方便。珊珊知道后,二话没说就和她换了工作分配区域。 河北移动石家庄分公司 人力资源部副主任沈延杰这样描述她眼中的张珊珊,她身上的优秀品质与我们公司臻于至善的企业文化非常契合,并且她有非常积极、正面的思想,希望通过她的事迹,来影响我们员工,传递一种“正能量”。(供稿:中国文明网河北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