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疼有爱的“小巷总理”
发表时间:2013-06-25   来源:人民日报

天津滨海新区寨上街铁坨里社区居委会主任张月萍

张月萍(左一)在介绍工作。

  

 

  天津滨海新区寨上街铁坨里社区,吴贺英大娘讲起居委会主任张月萍有些哽咽:我的老伴患癌症住院,是月萍推着轮椅去送,她三番五次到医院看望,有困难就想到月萍,看看月萍,心宽了,啥委屈没了……

  张月萍与居民的亲热劲儿,记者耳闻目睹,病了,居民主动送来治疗偏方;顾不上吃饭,居民送来热乎早点。社区老人临终,盼着张月萍帮穿寿衣,除夕之夜,单身妈妈等着与张月萍守岁。寨上街工委书记王连平告诉记者,她就是这样常年与老百姓有疼有爱。

  铁坨里居委会管理的是个老社区,虽地处滨海新区汉沽城区繁华地段,但社区内的居民楼老的修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的距今也有20余年,3.04平方公里辖区生活着3236户、7203名居民。社区环境曾被形容为“三多一差”:唐山大地震后拆迁户多、住房拥挤户多、私搭乱盖多、环境卫生差。

  1987年张月萍来到铁坨里,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倾注在社区。她带领党员干部群众,持续清整卫生,美化环境,拆除违章建筑,路净了,灯亮了,草绿了。

  “常有人问居委会到底负责什么?居委会管的就是那些看上去不起眼、但群众又需要有人管的事儿。”张月萍如此理解自己的职责,“我的电话全社区的居民都知道,有事儿24小时可联系。社区这一亩三分地,可以把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百姓的需求连接起来。”

  随着社会转型,居委会被赋予更多社会服务的职能。看到这一点的张月萍考取了汉沽地区第一个中级社工证书。现在,铁坨里社区已形成“两委一站一会”的新治理组织架构:党委成为社区工作的“主心骨”,居委会成为社区群众的“代言人”,服务站成为社区居民的“服务员”。

  “自打有了这个服务站,我们居民不但有了写写画画、吹拉弹唱的好地方,想交个电费水费,把卡交给社区,就有工作人员代交,省事儿多了。”在书画室画画的王瑞廷大爷笑着说。

  王大爷口中的铁坨里社区服务站占地3500平方米,于去年8月底投入使用。居民不出社区,就可获得职能代办、劳动保障、文体活动、教育科普、司法援助等10余个专项150多种免费服务。

  “这几年,社区设施越来越先进,各种配套服务越来越多。但我觉得,深入群众、了解民情这些社区工作的老传统还是不能丢,”张月萍认真地讲。哪家搬出铁坨里,哪家来了流动人口,张月萍都了然于心。

  对于新居民,她登门拜访。谁家有红白事,谁家闹矛盾她都到场帮忙、调解。王姨急需家做的寿衣,早上6时打来电话,张月萍去轻纺城选衣料,张罗志愿者连夜赶制,第二天清晨送上门。在铁坨里,规定一个社工包300多户居民,每人每月走访至少30户,一年下来每位社工走访一遍管界的居民。

  张月萍把走访居民制度化,坚持“五必访”:对新迁入住户必访,居民家中有大事必访,居民下岗困难户必访,孤老残疾户必访,重病户必访。铁坨里社区采取网格化管理,将街道社区人员,片警、消防和司法等部门人员分解至每项便民服务项目中。

  为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社区的6个网格化管理小区里都建立党支部,党员自愿在楼门认岗,向居民发放党群联系卡,群众有事可以随时找包片党员。铁坨里社区在汉沽成立了第一个关怀单亲母亲的“爱心驿站”。逢年过节,张月萍上门慰问单亲家庭和困难户;过母亲节,约行动不便的单亲妈妈搓澡。

  “发扬社区工作老传统,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新技术,探索一些新方法,” 张月萍告诉记者。为了畅通民意表达渠道,铁坨里社区有独特的“五民情工作法”:设立民情信箱、开办民情博客、通上民情热线电话、聘请民情联络员、召开民情发布会。

  打开电脑,在网上搜索铁坨里居委会,随即弹出铁坨里居委会的民情博客。居委会把大事小情乃至用工、房屋等信息都传到博客上,居民可以留言讨论、互动。

  一些居民在博客留言,询问能否解决孤寡老人的日常生活难题。居委会及时开设居家养老、老人日间照料服务项目,为老人提供三菜一汤上门服务,每餐仅收8元;根据博客上的留言建议,张月萍动员社区居民拿出家中闲置物品到滨河广场开办跳蚤市场。

  在身患癌症的父亲弥留之际,张月萍把荣获“社区为民服务模范”的鲜花、绶带放在病床前,父亲很自豪,含着泪笑了……(记者 陈杰 靳博)

中国文明网“爱心平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贺宏
分享到: 
4.55K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好人365
头条聚焦
中国好人榜
影像馆
0911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