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聂道美为灾区群众缝制千余双爱心棉鞋
发表时间:2015-04-09   来源:人民日报

“没有眼睛,我可以用手摸,靠嘴引线,用心去缝制棉鞋送给需要的人。”

  她是安徽淮南一位盲人志愿者,她叫聂道美。近几年来,她先后为周边敬老院、孤儿院及地震灾区群众亲手缝制了1000多双爱心棉鞋、棉拖鞋。她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也在自己心中点亮一盏明灯。

  陷入黑暗,她选择更加坚强

  聂道美的家,3间平房、1个小院,坐落在一座煤矿自建铁路旁,年久失修的屋子破旧不堪,屋内1米以下的墙皮脱落,露出斑斑点点的红砖。客厅里除了用废旧木工板制成的10多个大小不一的板凳、2台缝纫机,找不到其他像样的家具。

  57岁的聂道美是淮南潘集区夹沟镇陶小郢村一位普通农家妇女。1990年,聂道美的丈夫患上精神疾病后失去劳动能力,她承担起抚养3个孩子的重担。天有不测风云,后来聂道美又患上了青光眼,因未及时就诊致双目失明。

  眼睛看不见了,聂道美的世界彻底陷入了黑暗,在艰难的生活中,聂道美选择了用坚强去面对——她尝试自食其力,用手、用腿、用嘴、用耳朵,在当地政府、邻居和亲人的帮助下,聂道美渐渐学会烧饭、洗衣、下地干活,还学会了织毛衣,更奇迹般地学会用缝纫机做手工针线活……

  从聂道美的口中得知,每天她都会早早起床,挨着墙坐到屋中的板凳上,靠着门框,双手摸索着缝制棉鞋,一针一线异常辛苦,“现在越来越熟练了,一开始老扎手。”在她爽朗的笑声中,似乎看不出一丝艰辛。

  结缘灾区,她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

  2008年深秋,聂道美从电视里听到当地一家敬老院的老人冬天没有棉鞋穿。“也没考虑太多,当时就想着用省下的生活费买来做鞋的材料,凭着年轻时候做鞋的经验多多少少去帮助这些老人们。”聂道美回忆道,“大家都在帮助我,我也得体现一下自己的价值啊。”

  “刚开始用手指摸索着就着针孔穿针,但怎么也穿不上,还得找人来帮忙。后来,我慢慢发现穿线这活可以利用舌头,于是几年下来便练就了用舌尖穿针的绝活,当针眼贴近舌尖上时,粘贴在舌尖上的棉线就乖乖地钻进针眼。”聂道美现场演示用嘴穿针的技艺令人惊叹。

  “一开始,一双鞋至少要三四天时间才能完成,后来熟练了,越来越快。”就是这样,一个多月后她做了30双棉鞋托人送到敬老院。“棉鞋鞋口宽松,穿着舒适,比超市买的还要好。”对于聂道美手工缝制的棉鞋,老人们赞不绝口。

  2010年4月,玉树发生地震。为了表达爱心,她拿出家里仅有的一点低保生活费,买来各种各样的棉布料、鞋底等材料,夜以继日地给灾区的孩子赶做布鞋,36双凝聚她1个月心血的爱心鞋几经辗转顺利地穿在了灾区孩子们的脚上。成为一名红十字会志愿者的同时,聂道美更加坚定了缝制爱心鞋的决心。

  自那以后,2012年云南彝良地震,她分3拨缝制了172双棉鞋;2013年4月四川芦山地震,她不仅送上了几十双爱心鞋,还捐出了200元低保生活费;2014年鲁甸地震,聂道美又坐不住了,赶制了56双棉鞋。

  节衣缩食,她用双手缝制光明

  生活虽然贫困,爱心依然炙热。为了节约成本,聂道美到集市上以批发价购买棉布料和鞋底。为了省下生活费买做鞋的材料,她荤菜舍不得吃,穿的衣服也是志愿者捐献的。聂道美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和冠心病,坐久了腰腿疼痛难忍、下肢浮肿,胳臂手指都发麻,可是她一刻也停不下来。“活都是赶出来的,不怕慢就怕站,一停下就耽误事了,老毛病忍忍就过去了。”她这样安慰自己,也安慰别人。

  聂道美的爱心感染了更多的好心人,农忙时节,邻居义务给她收粮食,卖粮食;家里做鞋的缝纫机坏了,志愿者同伴们主动为她捐助了一台老式缝纫机。

  “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她嘿嘿一笑:“我做的鞋子人家穿着舒服,我心里也舒服,希望更多生活困难的人穿上我做的鞋子,直到我做不动那一天为止。”(叶 琦 陈 彬)

好人线索平台
责任编辑:贾 玉韬
分享到:
更多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好人365
头条聚焦
中国好人榜
影像馆
0911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