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以身许党——追记北京卫戍区某干休所离休干部周智夫
发表时间: 2018-04-26来源: 人民日报

  周智夫生前在干休所小花园中阅读报纸。姜东军摄(新华社发)

  笃定的信仰

  “这辈子一直跟党走,下辈子还做党的人”

  1924年11月,周智夫出生在江苏睢宁一个穷苦家庭。19岁入党,20岁入伍,他先后参加江苏睢宁县高作镇、安徽灵璧县后马家等10余次战斗,因战负伤被评定为三等甲级伤残军人。1955年被授予解放奖章、独立自由奖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15年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当周智夫的二女儿周卫平从一个白色衣柜里取出这些证章时,妈妈娄淑珍端详着、抚摸着,眼眶里浸满泪水:“这些证章可是你爸爸留给咱家的珍贵遗产啊。”

  晚年的周智夫百病缠身,胃下垂、冠心病、双耳听力下降……他深感自己时日不多,迫切要完成一件大事。

  “我要交党费。”去年7月的一天,周智夫把一直照顾自己饮食起居的周卫平拉到病床边郑重地说。女儿很惊诧:“爸,你不是每月都交吗?”

  “我想交一次特别的党费。”周智夫的话并没有让家人感到意外,他萌生这样的念头由来已久。“爸爸每每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想起党和军队的恩情,眼里总是饱含泪花。”周卫平说。

  因严重肺部感染住进重症监护室的周智夫,从昏迷中醒来就问周卫平:“我的事办了吗?”

  透过期盼的目光,周卫平读懂了父亲发自内心的夙愿。2018年1月18日,二女儿周卫平、三女儿周卫华代表父亲,跟部队领导一起把12万元大额党费郑重交到中央组织部。

  相交50多年的战友们听说这件事,惊讶之余都心生敬意:老周一辈子省吃俭用,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却做了这样的大事,真了不起!

  了解周智夫的人都知道,他左肩窝里有一个弹孔,右肋处深深凹陷,一道约10厘米长的伤疤跟了他一辈子。周卫平说:“这是战争年代留在父亲身上的永久记忆。”

  1946年4月,他任新四军淮北七分区独立四团二营四连支部书记,在安徽濠城外阻击国民党军队抢粮的战斗中,一颗子弹打中他的左肩窝,贯通右肺,又打进一位战友的小腿。

  战友们冒着枪林弹雨、抬着担架,把周智夫送到后方医院,又7次带他转院治疗。在当时极端简陋的医疗条件下,他幸运地捡回一条命,但右侧第六根肋骨摘除,右肺叶切除近2/3,落下三等甲级伤残。

  “我活下来了,可那个战友却因为截肢伤口感染牺牲了。很多战友也在战斗中牺牲了。”真正让周智夫一生铭记的并非自己的战伤,而是战友的牺牲。

  一想起这些,周智夫总是老泪纵横:“当年战争环境那么恶劣,党始终没有丢下我,我现在这条命是党给的,没有党就没有我们这一家子。我这辈子一直跟党走,下辈子还做党的人。”

  “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思想不经常打扫容易长毛。”周智夫常说。离休后,每次参加组织生活,从个人思想、学习情况到家庭生活,他都如实报告,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决不当“两面人”。

  “放大镜、助听器、笔记本是老周学习的‘三件宝’。”老伴儿娄淑珍说。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辗转南北的工作生涯,以及离休后的30多年,他始终热爱学习,抓紧一切时间读书看报、研读理论。上世纪70年代末,他还作为第二炮兵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到北京开会,受到了毛主席亲切接见。

  他在身体每况愈下时仍不忘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他常说:“我走不动了,才更渴望听听党的声音。”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周智夫把报告原文一字一句看了好几遍。他在学习心得中写道:“热烈祝贺习近平同志再次当选为党的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祝贺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这必将使我们的党和国家有更大更快的发展!”

责任编辑: 张殊凡
新时代加油干
文明影音
文明创建
先进典型
志愿服务
网络公益
文脉中华
书读中国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