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上,由闫卓等5名选手组成的中国轮椅冰壶队成功卫冕,拿下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在该届赛会的最后一枚金牌。由此,第六次组队参加冬残奥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金牌榜和奖牌榜上都高居榜首,第一次夺得了冬残奥会头名,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这位名叫闫卓的姑娘,也借此实现了奥运会、世锦赛、全运会“大满贯”,成为了所有人的骄傲。
北京冬残奥会上中国轮椅冰壶队成功卫冕。受访者供图
16岁埋下的体育梦在21岁开出了花
由于患有先天性脊柱裂,出生就被宣判终生无法直立行走的闫卓,从未想过自己能在体育赛事中脱颖而出。
闫卓想法的突然转变,源自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那一年,她16岁。中国射箭选手张娟娟打破了韩国长达24年在射箭项目上的统治,当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比赛的闫卓和数亿观众一样,为这场比赛热泪盈眶。张娟娟的夺冠也在16岁的闫卓心中种下了一个“射箭梦”。
闫卓接受央广网专访。记者 庞婷 摄
2013年,正值北京轮椅射箭队选拔队员,闫卓兴致勃勃地报名参加了选拔,并通过艰苦训练,3个月后顺利入选。在教练精心指导下,闫卓凭借超凡的韧劲,迅速掌握了射箭的要领,在半年后就陆续参加了多个国内外赛事并屡获佳绩。
闫卓原以为自己能一直在射箭项目上走下去,却没想到赛事规程的调整让她在这项比赛中完全丧失了优势。这对于已经爱上残疾人运动的闫卓来说无异于“致命一击”。在放弃的边缘,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找到了闫卓,向她推荐了轮椅冰壶项目。经过选拔,闫卓于2016年11月1日正式加入北京轮椅冰壶队。
“天赋”是在千百次摔打中愈合的疤痕
成绩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射箭如此,轮椅冰壶更是如此。如何追赶上经验丰富的队员,如何在一群年轻队员中脱颖而出,是闫卓面临的第一道考题。
“一开始看别人推冰壶,感觉可简单了,我觉得我肯定行。真正上手后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轮椅冰壶对上肢力量的要求很高,要找准发力点,保持手感的唯一办法就是不断地练习。”那段时间,闫卓一天也不敢耽搁,“一旦休息,要找回手感至少要再多练两三天。”
凭着一股倔劲儿,闫卓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冰壶训练中。白天在只有零下5摄氏度的冰场进行冰上训练和体能训练,晚上将白天训练的成果和不足一一复盘,总结战术,把自己的思考都写在日记本上,熬夜到凌晨2、3点是常有的事。“既然我来到了这个项目,就必须把它练出来!”
闫卓与雪容融在北京冬残奥会上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随着对冰壶的深入了解,闫卓也被这项运动的魅力深深吸引,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练习,经常在冰上一待就是大半天。由于下肢没有知觉和血液循环不好,腿上会有冻疮,但闫卓自己却不知道,等发现时已经很严重了。后来她尝试贴暖宝宝,专注训练的她又因常常忘记将其撕掉而被烫伤。
闫卓和队友们一起庆祝比赛胜利。受访者供图
在2019年轮椅冰壶世锦赛中,闫卓作为中国队唯一的女将登上赛场,经过13场激烈比拼,中国轮椅冰壶队战胜东道主苏格兰队,首夺世锦赛冠军。
回顾这段经历,闫卓说:“是体育和冰壶改变了我的人生。它让我从一个不愿意出门,不爱说话的自卑女孩,变成了不惧他人眼光,享受运动乐趣的自信的人,也让我增长了很多见识。我很感谢运动带给我的改变,我也希望能带动更多残疾人朋友走出家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让他们知道其实自己有很多可能性。”
“没有替补,我必须上场”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上,闫卓出任一垒,队里只有一名男生替补,当队员出现问题时,这名替补要随时做好顶替二垒、三垒、四垒的准备,而一垒没有替补,闫卓说她必须上场,确保比赛万无一失。“我成了队里的宝贝疙瘩,大家都说可得保护好了,只有一个女生可不能受伤。”闫卓笑着说。
闫卓在北京冬残奥会上出任一垒。受访者供图
一垒,决定着全队战术能否打好开局,是冰壶队非常重要的位置。“我的一个小小的目标是,每场比赛我的两个壶都能完成好。要能明白到底是如何出手,如何控制好走线,不给队伍添乱。”每次上场比赛,闫卓都会在心里默念一下任务,如果场上没做到就赶紧考虑“B计划”,尽量不影响队伍战术走向。
在北京冬残奥会上,中国轮椅冰壶队连克强队,取得十连胜的佳绩,最终成功卫冕。
北京冬残奥会上中国轮椅冰壶队成功卫冕。受访者供图
决赛当天,闫卓的父母来到现场观战,彼时的闫卓已经2年没回过家。“比赛时我一直不敢往观众席看,直到最终成绩出来后,我才望向观众席,寻找他们的身影,那时,我特别想对他们说一句‘女儿做到了’。”
“独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人们都说,越是恶劣环境中生长的花生命力越顽强,而闫卓就是那朵于荆棘中盛放的“生命之花”。(特邀报道:央广网 记者:庞婷)
2022年第四季度
闫卓入选“中国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