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6岁的萨日娜,是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乌额格其学校的一名教师。从教25年来,她坚持每学期资助困难学生,先后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20余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000余小时,不辞辛苦、乐于助人、热心公益早已成为她身上的标签。
萨日娜(中)看望疫情防控卡点工作人员并捐赠物资。图片来源:通辽文明网
默默耕耘 日复一日助牧区孩子成长成才
萨日娜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将学生视如己出。作为一名主管学生德育的老师,她时刻关心着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他们的点点滴滴,把对学生的爱默默倾注在日常工作中。
在她所教的班级,她常常以“别让所有爱你的人失望”来激励学生,通过给学生们讲励志故事、发掘身边的好人好事、树立榜样等方式鼓励他们向上向善。为了保护孩子们的视力,缓解眼部疲劳,从2014年9月开始,萨日娜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带着孩子们仰望星空。同时,萨日娜还注重孩子们的习惯培养,如读书、劳动、书法等,并每月进行一次比赛,发掘学生潜力,重点培养有天赋的学生。
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萨日娜与学生们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走进扎鲁特旗科技馆。受访者供图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萨日娜不仅是市级“教学能手”,还是一名科普志愿者,平日里十分重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014年5月她自愿加入扎鲁特旗科普志愿者队伍,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旗科协举办的各种科普志愿活动。萨日娜还自费带领学生参加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多次获奖。
热心公益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失学
通过教育,改变牧区贫困孩子的命运,始终是萨日娜不懈的追求。
萨日娜年幼时家境困难,是吃百家饭、受人资助长大的。学生时期的她便暗暗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懂得感恩,回报社会。扎根边疆教育一线多年,她曾目睹许多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她毅然决定帮助这些当初像自己一样的贫困学子。20多年来,她自掏腰包近6万元,先后帮助1名大学生完成大学学业、9名小学生完成小学学业。
乌额格其学校是一所寄宿式学校,老师们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照顾好学生的生活起居。2017年9月,萨日娜所教班级来了一位单亲家庭的孩子,父亲因患有脑血栓失去了劳动能力,家里只能靠低保补助生活,无力再负担孩子的学费。经过校委会讨论决定,由学校为孩子垫付伙食费,萨日娜了解情况后主动承担孩子上学所需的其他费用。2020年,班里来了一名服刑人员的孩子,他从小没人照顾,无法适应学校生活,萨日娜就像妈妈一样给予他关心和帮助,让孩子能够安心上学。
学生生病了,她主动带去医院就诊;天气转凉了,她给住校生送去保暖的衣物……用她的话说,能为学生多做一件好事,生活就多一份快乐。
萨日娜看望抗战老兵。图片来源:通辽文明网
萨日娜的爱心之路一直在延伸。2018年,她主动加入扎网公益正能量团队和“宝贝回家”志愿者团队。2021年,她又加入到扎鲁特旗“血缘”公益项目中,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并定期无偿捐献血小板及血液。她常说:“我想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为社会尽一份自己的责任。”
让爱延续 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教师的担当
如今,萨日娜通过实际行动,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她号召学生自愿加入,组建了学生志愿服务小队,并经常带领大家深入到嘎查村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服务,让孩子们在志愿服务中感受到快乐。
受萨日娜所影响的不只是学生,还有学校的老师。通过萨日娜的发动,老师们自愿给孩子们捐赠物资,并成立了爱心志愿服务团队。目前,爱心队伍逐渐发展壮大,已有21名老师加入进来。
“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更多的孩子,也希望走出去的孩子未来能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这是萨日娜最大的心愿。
多年来,帮助别人、感恩社会已成她的习惯。她的善行善举如和煦春风温暖了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的心,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特邀报道:人民网 记者:宋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