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校长”房金妹:为残疾人子女插上梦想的翅膀
发表时间:2022-09-26来源:中国文明网

  房金妹今年74岁了,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她总是把微卷的短发打理一番,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安静地坐在轮椅上。

  高位截瘫的房金妹于1999年成立了兴家残疾人子女义务辅导学校(以下简称“兴家”),被人称为“轮椅校长”。谈及与病魔斗争和创办学校的故事,她语气温和但又坚定地说,“我们是一只翅膀的天使,只有互相拥抱着才能飞翔!”

“轮椅校长”房金妹。受访者供图

  跨越生死的山界

  在1988年的“噩耗”来临前,房金妹是一名健康的纺织女工,她心灵手巧又努力上进,总能带领班组的姐妹出色完成生产任务。因为表现优秀,房金妹多次荣获先进生产者等荣誉。

  1987年末,腹部疼痛让房金妹停下了她热爱的工作,多次去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脊髓内肿瘤。而后一次次被推上手术台,多次手术后,她成了一名高位截瘫患者。

  术后半年,她回到家中,看到久未转动的缝纫机和一堆以前的裤子、鞋子,房金妹泪流满面。这些身体健全时曾拥有的东西,让她无比悲恸。

  相比“无法行走”“大小便失禁”等问题,房金妹更害怕给亲人带来麻烦。她仰卧病榻,却倔强地拿起了毛衣针,艰难地织着每一针。看着女儿穿着她亲手织的毛衣出门时,房金妹百感交集。参照当时流行的款式,她把家里的毛线编织成一件件漂亮衣物,赠予亲友。甚至,她还参加单位举办的比赛,获了奖……她又找到了生命的价值。

  除了编织衣物,房金妹还开始听广播、看报纸,并渐渐爱上了阅读。她说,“读书,让我坚强了许多。”阅读之余,房金妹还开始尝试写作,用文字记录人生的感悟。一个仅有初中学历的纺织女工,发表了200余篇文章,刊登在报刊、杂志上,鼓舞了很多身处逆境的人。

  2003年,她在文章《跨越生与死的山界》中写道:“虽然病躯的痛苦依然天天在提醒着我,但我已不再绝望。我看到了我的前方有着点点光亮,我已越过了生死的山界。”

房金妹与学生们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爱是一本收支平衡的账册

  如果阅读和写作为房金妹的生命带来了光,那周围人的爱便是她勇敢活下去的动力。

  患病住院期间,女儿总会把精心准备的故事讲给她听,逗她开心。丈夫也承担起最苦最累的活,帮她洗衣、擦身,还骑车穿过半个上海为她抓药、熬药……

  多次手术,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居委党支部的一些退休老党员纷纷主动为她捐款,鼓励她勇敢面对。出院后,志愿者邓筱琴每天开车往返近100公里,来给房金妹换药治疗,帮助她康复。

  房金妹说:“爱是一本收支平衡的账册,在获得亲人、朋友、社会的善意时,也要用自己的方式奉献爱、回报爱。”

  躺在床上的她每天都想着怎样回报这份恩情。“挖空了心思,我也就觉得做书包还算是我的强项吧。”1996年,房金妹决定为贫困地区的孩子缝制100个书包。当她得知贫困乡村还有失学的孩子时,房金妹又开始动员亲朋好友,与孩子们结对助学。经过努力,105位孩子重背书包返回校园。

  在平时的生活中,房金妹还注意到身边的很多残疾朋友文化水平不高,而且经济困难,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和寄托,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才,活出更好的人生。

  为让残疾人子女可以免费补习功课,帮助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1999年,房金妹在丈夫和女儿的帮助下成立了兴家残疾人子女义务辅导学校。“兴家”是房金妹给这所辅导学校取的名字,寓意是希望来这里上课的孩子们未来都可以“振兴家庭”。

  23年来,她坐着轮椅到上海各高校参加培训、组织招募大学生志愿者、约请志愿者教师。这些加入到“兴家”的志愿者穿街走巷,把无偿的家教服务送到有需要的残疾人家中,为孩子们答疑解惑。

房金妹与“兴家”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受访者供图

  兴小家、兴大家、兴国家

  “兴家”残疾人子女义务辅导学校成立后,房金妹又多了一个新名字——房妈妈。这是“兴家”首批志愿者对她的称呼,流传开来后,所有人都会对房金妹唤声“房妈妈”。

  如今,“兴家”从当初的34名志愿者发展到已有21所高校、3万余名志愿者参与,累计服务家庭8000余户。

  “兴小家、兴大家、兴国家”,这是学校刚成立时,复旦大学的志愿者经常说的一句话,后来也成为“兴家”的口号和服务宗旨。

  在房金妹的带领下,“兴家”荣获了中国百个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全国优秀巾帼志愿服务队及上海市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并被上海市委宣传部命名为首批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特邀报道:央广网 记者:郭佳丽)

责任编辑:郭雯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