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记者 张贺
8月25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召开。图为媒体记者代表张贺发言。(刘鲲鹏摄)
我是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记者张贺。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做深做实,做到人们心里,达到以文化人的境界,是我一直在学习思考的事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好人”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因为从事新闻工作,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过一些“中国好人”。乍一看,他们非常普通,但是和他们交谈、倾听他们的故事,立刻就能感受到他们身上非凡的魅力。
“中国好人”李增军,这位70多岁的老人16年如一日,担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义务讲解员,他每天拄着拐杖走一公里山路,坚持去为参观者讲解。他曾对我说:“我有责任把革命故事和红色文化传给下一代,只要我还能讲,就要一直讲下去。”“当代雷锋”郭明义,早在2010年9月就入选了“中国好人”。有一次在北京的一个座谈会上,我恰好坐在郭明义的身边,听他讲自己献血的故事。我至今仍记得郭明义说:“我献出一点血,对我没什么影响,却能救人。我为什么不献呢?”这件在他看来是举手之劳的小事,他坚持了20多年。从“中国好人”身上我领悟到:一个人,一个普通人,如果能怀抱责任感,满腔热情地对待工作和生活,把有意义的平凡小事坚持到底,就能像他们那样“不平凡”。
多年来,新闻战线持续深入开展“走转改”,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我和文化采访室的同事们坚持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得以有更多机会和“中国好人”“零距离”接触。采写推出了《好人文化润燕赵》《立起中国人的精神支柱》《让全社会充满道德温度》《中国好人 最美风景》等一篇篇综述、时评、通讯等,用手中的笔来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参与有关报道也让我们深受教育、深受启迪。“中国好人”故事充满生活气息,像清新的泉水一样惹人喜爱、沁人心脾,一位位身边榜样、平凡英雄的善行义举,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为增强宣传报道的感染力影响力提供了鲜活源泉。只有心中常怀感动、笔下常带感情,才能用动人的故事展现每位“中国好人”的独特魅力,传递真善美、弘扬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既是对两位“中国好人”的勉励,对新闻工作者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指明了方向。在今后工作中,我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发扬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更好地挖掘“中国好人”优秀品质,更好地讲述“中国好人”感人故事,更好地传播“中国好人”道德风采。
一是要努力在平实朴实讲述上下功夫。平实的讲述最感人,平凡是“中国好人”的底色和本色,无须拔高、无须夸大,只要原原本本、平平实实地把“中国好人”的故事讲述出来,就足以打动读者。二是要努力在增强报道说服力上下功夫。“中国好人”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从本质上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了他们的血脉,在关键时刻的抉择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媒体应着力挖掘故事背后的价值观,展现这一价值观是如何在“中国好人”身上生根发芽、融入日常生活的。三是要努力在增强故事吸引力上下功夫。“中国好人”事迹不同、职业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不应千人一面、似曾相识,而应着力挖掘每位“中国好人”区别于其他典型模范的独特性。要适应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新要求,进一步创新方法手段,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综合运用短视频、沙画、海报等,用心讲述、生动讲好“中国好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