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北京榜样 平凡中有力量
发表时间:2019-02-25来源:央视网
视频来源:央视网

  有这样一群普通人,他们都生活在北京,年龄有大有小,职业各种各样,却都在平凡的生活中做了不平凡的事情,成为了“北京榜样”。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这个群体“时代楷模”的称号。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迹,能够成为北京榜样和时代楷模?他们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来看看其中两个榜样的故事。

  60岁出头的贺玉凤是北京延庆区小河屯村的一名村民,虽说是位普通村民,不过她却有个不普通的头衔,大家都叫她“环保奶奶”。至于她为什么有这样的称呼,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贺玉凤在妫水河边长大,对这条延庆的母亲河感情尤为深刻。1996年的一天,贺玉凤沿妫河沿岸遛弯,无意中看见路边有不少垃圾,于是她遛弯时顺手就捡一捡。

  到了2000年左右,延庆旅游逐渐升温,地面和河里的垃圾越来越多,妫水河已经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清澈。

  于是那段时间,贺玉凤几乎每天要去捡两三次。最初她的举动不仅没人支持,反而引来了很多非议,也遭到了家人的反对。

  贺玉凤丈夫彭玉钟说:“当时特别反对。第一,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时间放在捡垃圾上,为什么不拿这个时间去挣钱,来贴补家;再一个过去没有人提倡这个,人们一说谁谁媳妇是捡破烂的,有时候在旁边议论你,你在旁边站着,脸皮就挂不住。”

  因为这事两口子没少闹矛盾,甚至一度要离婚。不光丈夫,贺玉凤的孩子们也对母亲的行为很不理解。

  面对众多异样的目光,贺玉凤丝毫没有动摇捡垃圾的想法。

  贺玉凤说:“儿子说这么着吧,您不是卖20块钱,不用捡了,我们每个月给您300块钱行不?我说不行,不用说你给我300元了,你就是3000元、30000元,它能把河里的水清澈了,能把天买蓝?你能把环境买好?”

  不过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贺玉凤丈夫对她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贺玉凤说:“河里有好些垃圾我够不着,后来就从家里拿了一个棍子,一手骑着车,一手拿着棍子,去河边扒拉它。我着急够,一下子掉河里了,我赶紧抓河边的树,抓着就上来了。回来我老伴还没有起来,在床上躺着,我说我今天掉河里了,他一下子就起来就说,你活该,跟你说了没有,当初不让你捡,你非要捡,你知道那块多深?我说不知道。三四米深。他也是妫水河边长大的,他会游泳我不会。你要是死了,我去哪儿找你去?”

  贺玉凤丈夫彭玉钟说:“从那儿开始我慢慢转变了,给她做了一个抄子,我说你拿这个更安全了,你东西也捞上来了,人也安全了。”

  虽然经历了这么多的不容易,甚至是人身安全风险,贺玉凤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

  贺玉凤这一捡就是20多年,她丈夫在她的影响下,退休以后也跟着贺玉凤一起捡垃圾。直到2016年,她的行为引起了当地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随着河长制的施行,妫水河的水质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贺玉凤的带动下,当地还成立了夕阳传递这样一个志愿服务组织,每天都会捡垃圾。

  如今,贺玉凤的小孙子们都已经开始跟着家人一起加入到了公益行动中。

  今年的大年初八,北京丰台区居民韩冰冒着雪来到了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前一天他接到了血液中心的需求电话,第二天就来完成了一次应急献血。韩冰今年42岁,这些年来,他时常会接到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的应急献血需求,是因为他的血型是稀有血型RH阴性血。在部队的4年,韩冰自愿捐献了六次全血,献血量共计2400毫升。2001年,他退伍回到北京后,加入了北京市血液中心稀有血型爱心之家,成为血液中心最早的一批稀有血型志愿者。

  目前爱心之家团队已经有2900多人,爱心之家接到医院需求后,会在合理的献血间隔内,向团队的人提出应急献血需求。韩冰手机24小时开机,只怕错过一个应急献血的电话。

  因为经常要应急献血,怕家人担心,很长时间韩冰都不敢让家人知道他献血的事。

  2013年,时年不足4岁的江苏小姑娘薛莲被查出患有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北京接受治疗时,急需输入RH阴性血小板。按照有关规定,通常情况下献血者和被救助者不能见面。但是这次情况紧急,薛莲的家人通过志愿者组织直接联系到了当时还是出租司机的韩冰,他二话没说当即承诺,只要身体允许,会一直救助下去。从2013年11月至2017年,他共为薛莲献血25次。不幸的是,小薛莲2017年离开了人世。

  韩冰说:“有一段时间自己这个坎没法迈过去,一直在想,我献血初衷是救人,但是为什么最终还是没有能够把人留下?我献血还有什么意义?”

  为此,稀有血型爱心之家给韩冰做了很多心理上的疏导,让他明白献血初衷是为了救人,但是最终决定因素还有很多。

  小薛莲的遭遇也彻底改变了韩冰父母的想法。

  令韩冰感到欣慰的是,2007年他曾参与救助过的一个急性肝衰竭患者,现在不仅已经康复,而且已经结婚生子。

  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稀有血型爱心之家负责人齐旭明说:“韩冰大哥一共在血液中心捐献了61次血液,相当于他身体当中的血液全部换过五六次了,他献过52个单位的血小板,3200毫升的全血。”

  据了解,北京榜样的推选从乡镇、社区等基层单位开始,层层选拔、层层张榜,2014年以来,共涌现了50名北京榜样年度人物。北京当地主流媒体对这个群体的宣传不遗余力,北京青年报制作了一些北京榜样的短视频,获得大量网友点赞。北京晚报更是专门把北京榜样们的故事做成了连环画的形式,在报纸和移动端多个平台展示。

  北京市委常委 宣传部部长杜飞进说:“很多北京榜样人物,他的先进事迹通过各区一层一层推选,在社会上不同层面得到了广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精神文明创建跟上新时代的节拍,回应新时代的关切,我认为就是要立足普通群众,从群众身边去发现典型,发现闪光的精神。而北京榜样正是这样一个来自群众、植于平凡,体现了整个城市精神气质、精神风貌的先进群体。”

  有句古话叫,勿以善小而不为。从“环保奶奶”贺玉凤到“熊猫大侠”韩冰,他们做的事情,看上去都是小善,不难做。但是日积月累的坚持,却需要有一颗真正无私无畏的善良之心。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做的事情又是善莫大焉。北京榜样还有很多。从无偿帮助老人和残疾人的的哥,到为盲人办影院的志愿者,从天安门广场上的义务美容师,到北海公园里免费演奏的胡琴明星,自打这个主题活动开展以来,入选市级“榜样库”的先进人物有近1万人,获得“北京榜样”周榜、月榜和年榜荣誉者超过600人。他们用行动传递着榜样的力量,感染着我们,也启发着我们。

责任编辑:朱丽晨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