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平,这是“时代楷模”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王逸平生前,家人对他的昵称。这个名字也是他父亲最后日子里唯一记得的。今年4月11日,年仅55岁的王逸平因病在科研工作岗位上溘然逝世。
弟弟王国平,比王逸平小了两岁,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心痛地说:“有阿平在,这个家就有主心骨,有些话我只和他一个人说,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学习的时候静得下心来
小时候,王逸平特别会画画,尽管从来没有正规学习过,但在他的铅笔下,小鸟栩栩如生,人物也惟妙惟肖。王逸平的手工不错,他做的燕子风筝,可以在风中飞得很高。他经常带着弟弟在上海的石库门弄堂里玩耍,两个人也会吵闹打架,但很快就和好如初。兄弟俩也经常帮着做些家务,记得过年时,要把蛋饺做好,糯米粉磨好,才能出去玩。
到了念中学的时候,王逸平已经很会管理自己,很少出去玩,学习的时候静得下心来,成绩也是名列前茅。他一直学的是俄语,直到上大学才开始学英文,但家人从来没听他抱怨过,只是努力地去追赶。
他们的父亲是一名工程师,母亲是一名会计。平时,夫妻俩教导孩子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认真做事,好好做人。就在王逸平去世前一个月,他写下了自己的人生格言: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
父母是放不下的牵挂
今年的清明节,是弟弟最后一次见到王逸平的日子。那天,兄弟两家人像往年一样结伴去苏州给父母扫墓。
“阿平对爸妈,可以说是全身心投入。”在弟弟眼中,王逸平是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多年前,他们的母亲身患癌症,由于不具备手术条件,只能保守治疗,在放疗之后,肿瘤明显小多了,42个月之后母亲与世长辞。王逸平事后一直懊悔,觉得当初放疗之后,应该再做手术,母亲也许能活得更长久些。对于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父亲,王逸平也总是放不下牵挂,每个星期日都会去看望父亲,陪他吃最喜欢的小馄饨、小笼包。父亲在最后的日子,已经不认识人,叫谁都是阿平。
只要提到女儿,王逸平在弟弟面前从来都是不加掩饰地开心。为了送女儿上初中,王逸平学会了开车,每天一大早送到学校,为了让女儿早上多睡片刻,一家人又在学校附近租房。女儿在美国念大学4年,王逸平从未去看望过,今年5月,女儿毕业在即,他早早地就订好了机票,心心念念要去见证这不容错过的一刻。没想到,最终,他还是错过了。
王国平回忆,接到嫂子电话的那一刻,脑子一片空白,悲伤和心痛一齐涌来。这么多年,王逸平一直是家里的主心骨,遇到事情兄弟俩也总是有商有量。“有些话我只和他一个人说,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1993年,年仅30岁的王逸平被确诊为克罗恩病,这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无法治愈,只能靠药物控制。2003年之前,兄弟俩一直住在同一屋檐下,王逸平经常为了工作晚归,弟弟和其他家人不时地提醒他要注意身体,他总说想要做出一个新药,等到好不容易做出了丹参多酚酸盐注射剂,他又说想再做几个新药。
清明节那天,从苏州扫墓回上海时,兄弟俩本来说好要一起吃顿饭的,却阴错阳差把车开进了相邻的两个服务区,只好各吃各的。至今说起来,弟弟王国平仍唏嘘不已,没能和哥哥多吃一顿饭,“如果阿平还活着,我要好好地再劝劝他,在做新药的同时,一定要好好地吃每顿饭,好好地保重身体。”(记者 黄海华)
-
(2018-11-23)
-
(2018-11-23)
-
(2018-11-23)
-
(2018-11-23)
-
(201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