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上海药物所内这间略显拥挤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朴素的沙发——王逸平便是在这张沙发上溘然逝世的。办公桌上的资料还堆叠在那儿,虽多却不失整齐。办公桌一旁,几株盆栽仍守护于此,但其中一盆的叶子已经完全枯萎了。
“王老师还在的时候,它们都被养得很好,只可惜我们都没有王老师会养。”一位同事回忆起王逸平,眼里满是悲伤。
就在今年的4月11日,王逸平因病永远地倒在办公室里,留给众人难以挥去的悲痛和遗憾,也让这个原本平淡无奇的日子变得沉重起来。“斗士”,这是很多人眼里的王逸平,在追逐“新药梦”的路上,他总是一往无前、一丝不苟!
成就斐然却淡薄名利
1993年,30岁的王逸平不幸被确诊患有Crohn’s(克罗恩)病,同年手术,切除了一米多小肠。
王逸平曾是学医的,但为了给无药可救的病人找到新药,他从学医转到做药,长期从事心血管活性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和分子机理研究以及心血管药物的研发,给更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丹参入药,在我国有悠久历史,《本草纲目》、《中医药大辞典》等医药文献中都有记载。但丹参的有效成分到底是什么?一直没有搞清楚。王逸平和合作者宣利江研究员带领科研团队展开研究,经过长达13年的艰苦攻关,终于揭开了丹参有效成分之谜,并成功研发了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后经临床使用证明,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临床疗效显著,高效、安全、质量稳定可控。截至目前,该药已在全国5000多家医院临床应用,1500多万患者受益,累计销售额突破200多亿元。
据介绍,对于新药研发者而言,一辈子能做成一个新药,便是足以自豪一生的荣耀,而王逸平40岁出头就作为主要发明人成功研发了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不仅如此,他主持药理研究的抗心律失常的一类新药“硫酸舒欣啶”还是国家科技部“十五”重大专项“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项目,已获得了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的发明专利授权,并已完成二期临床试验;他还构建了包括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先导化合物筛选、候选新药临床前药效学评价、药物作用机制研究等完整的心血管药物研发平台和体系,为全国药物研发企业完成了50多个新药项目的临床前药效学评价,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他正是这样的人。”上海药物所党委副书记厉骏这样评价王逸平。面对斐然的成就和纷至沓来的荣誉,王逸平却总是波澜不惊。他的课题组学生李惠惠回忆道:“很多荣誉证书他拿到手后,就是随便地往橱柜里一塞,以至于后来我们想整理时,却找不到这些证书,不知道他塞到哪里去了。”
病情反复却忘我苦干
在同事们眼里,王逸平既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也是一个十足的“拼命三郎”。如果不出差,他每天七点多出现在单位,每晚八九点下班已属正常,常常要工作到深夜11点多。“他说如果准时下班的话,回来也是堵在路上,所以基本上都很晚回家,而且周末也经常到单位去,待在家里的时间很少。有时候我跟他谈到这些,他就说‘我们单位的同事都是这样的,你去看一下实验室的灯很晚还亮着,别的同事也都是这样的,不是我一个人这样’。”王逸平的妻子方洁回忆说。
在为千千万万病人埋头苦干之时,王逸平却常常忘记自己也是一个病人,为了追逐自己的“新药梦”,他总是鞭策自己“再战一个回合”,他说,能够坚持“再战一个回合”的人,是不会被打垮的。
多年来,为了节约时间,王逸平总是自己给自己看病。在办公室冰箱里常备药品,连针也自己打,还自己记录病情。在王逸平手写的《Crohn’s病程记录》中,清晰地记载了他的病情反复发作、不断加重,多次出现营养不良、贫血、大量便血、疼痛导致的昏迷等情况。他的体重常年只有一百斤左右,时常拉肚子、便血。就算是这样,王逸平也总是面带微笑,在工作间隙还常常会跟同事和学生们打趣,大家都把他当作一个“开心果”。
有一件事让作为王逸平同事的沈建华记忆犹新:“有一次我们在汉堡开会,他那时候突然间发病了,疼得厉害,大概有三天三夜的时间,基本都是躺在床上,也不能吃东西。疼痛难忍的时候,他就把自己泡在浴缸里用热水缓解。回来后,他却若无其事地在办公室里给我展示他冰箱里的应急针,还很夸张地跟我秀怎么打针。”
想再做新药却天不假年
时间在王逸平这里的确是一点一点挤出来的,挤出来的时间一方面用来做研究,另一方面则用来培养人才。王逸平为研究生教育和人才培养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与心血,培养了3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包括中科院院长优秀奖获得者,很多毕业生已成长为年轻一代的优秀科技人才。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王逸平也总是以身作则地教导学生们要秉持“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
绿谷制药董事长吕松涛在回忆与王逸平的合作时表示,王逸平对新药研发总是表现出非常严谨的态度,一定要做到真正有效,真正安全。
“一开始合作的时候我就问他:为什么你们研发一个新药要十几年时间?我听说其他药物所研发类似的药,单一有效成分做到40%就已经开始做临床了,你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他说最重要的是要对患者负责,单一有效成分提高到80%、总有效成分接近100%才能开始做临床。”吕松涛认为,以良好的疗效为出发点来做对老百姓真正有价值的好药,这正是王逸平的信念。
吕松涛又回忆起了另外一件事:“这么多年来他每次见到我,就会不厌其烦地询问‘你们的生产有没有问题?能不能做到安全可靠?’照道理,他把这个成果转让给我们以后,完全可以不必再管后面的生产,但他就是这样的一丝不苟。为了产品的质量问题,十几年来他和他的伙伴宣利江博士,一直都是随叫随到的。”
“就在他走前一个星期他还跟我说,他觉得自己还有十年可以好好干。他说‘再有十年时间,我还想再做出两个新药!’”方洁回想起了王逸平生前立下的雄心壮志。很多同事都相信,只要人不倒下,王逸平完全有可能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这个抱负,只可惜病魔已经不允许他再有下一个十年了。
不过,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他的事迹必将激励千千万万的后来者们。
-
(2018-11-23)
-
(2018-11-23)
-
(2018-11-23)
-
(2018-11-23)
-
(201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