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5月29日电(记者贾云鹏)“咱要一人嫌脏,就会千人受脏,咱要一人嫌臭,就会百家闻臭。俺脏脏一人,俺怕脏就得脏一街。”
5月26日,在位于山东省齐河县赵官镇大胡庄的时传祥纪念亭内,77岁的时纯庭饱含深情地向记者回忆起父亲时传祥常挂在嘴边的话。
时传祥。新华社发
时传祥,1915年9月出生在大胡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初,他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一名掏粪工,在粪霸手下受尽了压迫与欺凌。
新中国成立后,时传祥进入北京市原崇文区清洁队工作。在此后的十七八年时间里,他无冬无夏,挨家挨户掏粪扫污,几乎没有闲暇时间。
“旧社会不把掏粪工当人看,新中国成立后,他感受到了新社会的好。一冷一暖,巨大的反差让他心灵受到震撼。”齐河县时传祥纪念馆馆长王宗军说。
老北京平房多,四合院里人口密度大,茅坑浅,粪便常溢出来,气味非常难闻。时传祥总是不声不响地找来砖头,把茅坑砌得高一些。哪里该掏粪,不用人来找,他总是主动去。不管坑外多烂、坑底多深,他都想方设法掏干扫净。
时传祥带着对党和人民报恩的朴素感情,苦干加巧干,还进行技术革新,带领大家共同进步,在掏粪工人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被工友们推选为前门粪业工人工会委员兼工会小组长。
当时,北京市人民政府为了体现对清洁工人劳动的尊重,不仅规定他们的工资高于别的行业,还想办法减轻劳动强度,把过去送粪的轱辘车换成汽车。运输工具改善后,时传祥合理计算工时,挖掘潜力,把过去7人一班的大班,改为5人一班的小班。他带领全班由过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则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掏粪背粪达5吨。管区内的居民享受到了清洁优美的环境,而他背粪的右肩常年肿胀,被磨出一层厚厚的老茧。
时传祥干工作从不分分内分外,谁家的墙头倒了,他就主动给砌好,谁家的厕所没有挖坑,他就带上工具给挖好。时间一长,他不仅成了百姓尊敬和信赖的朋友,还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
1956年11月时传祥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195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时传祥不仅自己一生投身环卫事业,还非常关心环卫事业的后继与发展。在他提议下,自1962年开始,清洁队陆续分来一批初高中毕业生,时传祥担任原崇文区清洁队“青年班”班长,担负起这些年轻人的传帮带任务。他通过言传身教,帮助青年人树立了“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带出了一个思想过硬、业务一流的青年班。
一天背粪八九千斤,走几十里坑坑洼洼的路,因积劳成疾,1975年5月19日,时传祥在北京去世。
在时传祥感召下,他的4个子女全部进入环卫战线工作。他的孙女时新春,也成为时家的第三代环卫工人,继续发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精神。
2009年时传祥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齐河县城管局有一支以时传祥名字命名的“时传祥女子保洁班”,保洁班班长张艳说:“虽然现在环卫工作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时传祥精神永不过时,一直激励着我们要坚守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位于齐河县城东北部的时传祥纪念馆,开馆以来已有四五十万人来此瞻仰学习。齐河还编演了现代京剧《时传祥》,在山东、北京等地演出近百场。当地依托时传祥纪念馆建立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基地,也将于近期对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