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前行、不懈奋斗,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实践充分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
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为我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解决矛盾提供了科学认识工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无论世界如何变化,马克思主义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
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大地、在中国人民心中落地生根,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靠的正是科学真理的力量。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结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的繁荣富强和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些,都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
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强调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推进人类解放,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坚持人民立场、代表人民利益、站在人民一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发扬光大、生机勃勃,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一科学理论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以追求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己任。一百年来,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鲜明品格。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真理性认识的基础和动力是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归根到底也是实践。马克思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满足了中国实践需要,在实践中一次又一次经受住了检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不仅用实践的观点来看待世界、解释世界,而且强调用实践来改变世界。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特征,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性实践联系起来,尤其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联系起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伟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二者是在互动中发展的。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进行新的理论创造,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
立足时代之基。马克思主义为适应时代需要而生,始终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科学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时代坐标和基本依据。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党的理论创新实现新飞跃,党和国家事业确立了新目标,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开创出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展现出新面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时代之基、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回答时代之问。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永葆青春活力,关键就在于不断解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历史。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回答时代之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探索解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引领时代之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世界范围出现影响人类历史进程和趋势的重大态势。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我们具备过去难以想象的良好发展条件,但也面临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困难和挑战,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引领时代之变,深刻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辩证关系,立足大局、统筹全局、引领变局、开创新局,实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变中取胜,引领世界大变局朝着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世界和平与进步的方向发展。(丰子义 作者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