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一年,也是精神文明创建的“大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文明网推出“两会话文明”专题,报道代表委员有关履职建言,陆续编辑发布“文明主张”系列内容。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乡风淳才能人气旺。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促进城乡文明融合发展,推进移风易俗,为乡村振兴更多注入文明力量,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发展非遗文化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赞皇县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崔雪琴
带领乡村脱贫致富,不仅要发展县域经济,更要关注人才,产品创新离不开人才。要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留住年轻人才能助力乡村振兴和发展。发展纺织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让非遗文化产业和商圈相结合,让产品与科技、现代生活相结合,让地方产业、文化产业品牌化、质量化,打通销售的“最后一公里”,让人民致富的路子走得更好。
办好乡村教育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 秦和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产业的支撑和引领,更需要社会事业发展齐头并进。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渠道,在提高乡村人口整体素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引领乡村社会风尚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要以振兴乡村教育为重要抓手,将办好乡村教育作为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优先支持乡村教育发展。要着力盘活乡村闲置教育资源,对乡村校舍的闲置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制定合理利用方案。要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帮助广大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全面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
加强美丽乡村工匠队伍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 欧阳华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技能人才,离不开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因此,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以勤学长知识、以苦练精技术、以创新求突破,努力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工匠队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当前,广大农村居民对人居环境的改善要求越来越高,对乡村建设工匠队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乡村工匠队伍建设,要吸收年轻力量,多向他们宣传农村工匠的前景和希望,让他们了解工匠队伍的重要性。注重业务培训,要在乡村建设工匠培训课程基础上,强化工程项目管理等内容,落实美丽乡村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工匠责任制”。建立管理机制,成立工匠管理协会或明确归纳管理的部门,合理分配美丽乡村建设业务,对困难工匠及时给与关心和帮助,提高工匠们的积极性。
持续深化移风易俗 倡导文明新风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乔进双梅
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能够遏制农村顽疾,清理很多长期滞留的问题。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期,要在充分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基础上,督促抓好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要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领导干部为突破口,特别是抓住乡、村、组三级党员干部等关键人员,严格落实各项标准,让党员干部在群众中树立典范。要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正面案例的宣传引导工作,强化反面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要畅通群众举报途径,强化日常监管,对于经群众举报后查实的案例,要做到办理一件处罚一批,真正在群众中形成震慑。
让民间力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舒勇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新时代城乡文化发展不均衡、实现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效举措。建议鼓励民间力量举办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兴办乡村文艺类场馆、开发乡村文旅特色产品等,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为乡村文化提供展示平台,释放乡村文化艺术活力,增强农民的文化素养,助力乡村文旅产业升级提质,让“农民”真正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