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有劲儿,美好劲松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蹲点报道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劲松”,是坚定执着的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人格化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历史事件是?”“B!”“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A!”……一场党史知识竞赛活动正在劲松火热开展。“党史知识竞赛活动激发了党员同志的学习热情,真正做到了‘以赛促学’,像这样的活动要多搞!”“我们复习得可起劲儿了,要冲决赛!”“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家联系更热络了。”赛后,选手们一边有序离场,一边兴奋地讨论着……
劲松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刘朝灵 摄
探索新路径 打造服务群众的“空间站”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立于2019年5月,落户街道“共产党员+”促进中心和社会工作服务促进中心,所以大家都称这里为“双中心”。刚刚结束的那场党史知识竞赛,就是在这里举办的。“双中心”的环境优势、资源优势、功能优势十分明显,依托劲松文体协会、劲松电影院、朝阳区图书馆等,开展文艺演出、免费观影、免费观展等文化成果惠民活动,形成了劲松15分钟文化服务圈。
劲松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资料图片
劲松北社区设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空间,集志愿服务、爱心便民、读书阅览、会客接待、公益活动、支部生活、社区课堂、居民议事等服务功能于一体,成为劲松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又一重要阵地。
劲北新时代文明实践空间。资料图片
劲松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街道党工委书记杨丙章表示:“劲松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通过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断满足辖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形式丰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更广泛、更有效地动员和激励了广大劲松人民群众投身‘七个劲松’(平安劲松、宜居劲松、和谐劲松、幸福劲松、文化劲松、活力劲松、廉洁劲松)建设的积极性,大家共建共享,同心协力创造劲松人的美好生活。下一步,劲松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将瞄准目标定位,结合辖区实际特点,在规范化基础上,努力实现‘多样化’‘特色化’‘品牌化’,开展更多接地气、贴民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劲松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设有“休息驿站”,可以随时来充电、热饭、喝水、休息。刘朝灵 摄
劲松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图书室一角。刘朝灵 摄
劲松街道办事处党群工作办陈玉娜介绍,今年,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为主线,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劲松街道开展多层面理论学习、分众化理论宣讲、大众化百姓宣讲。在理论宣讲方面,开展书记讲党课、音乐党课、专家辅导、参观调研等多种形式的理论宣讲。在百姓宣讲方面,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百姓故事、传递身边感动,劲松街道成立社区居民宣讲团、“最美劲松人”宣讲团、青年宣讲团等。据了解,2016年起开展的“最美劲松人”宣讲活动是劲松街道的一大特色做法,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的方式,讲好群众身边的奋斗故事、小康故事。活动每两年开展一次,已经举办了三届,选树了一大批地区先进模范典型,激发和带动地区广大党员居民群众奋发有为、敢于担当、干事创业。
第三届“最美劲松人”表彰现场。资料图片
人人学习先进,人人争当先进。在劲松,已经形成了“崇尚最美”的新风尚。
为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打造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空间站”,劲松街道在“云端劲松”微信公众号上开设党史日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老党员寄语、我为群众办实事专栏。同时,邀请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录制微党课17节,在各社区巡回播放。据统计,今年3月以来,各级党组织开展学习累计达720余次。
此外,劲松街道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新路径,根据群众需求和喜好,组织摄影爱好者、文艺志愿者等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摄影、插画、舞蹈、乐器、健身、手工制作等免费课程,让实践站成为服务群众、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平台。
“6+7+N” 志愿服务更便利更精准
开展志愿服务,共享文明生活。近年来,劲松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志愿服务为抓手,创新方式方法,培育主流价值观,把文明实践活动融入百姓生活。
为努力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员参与、全域行动,劲松街道党工委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队,打造“6+7+N”志愿服务模式。“6”是指力争达到6重要求,即多样人群、多样服务、多方主体、多样目标、多重任务、多彩劲松;“7”是政策宣传志愿服务队、文明创建志愿服务队、文化体育志愿服务队、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队、平安建设志愿服务队、便民生活志愿服务队、居家养老志愿服务队7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N”是指培育孵化N支社区层面的志愿服务队伍,实现志愿服务精准化和便利化。
用身边人影响身边人,用身边人带动身边人。志愿服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当成一种追寻幸福的生活方式。
牟东凤为社区物业工作人员进行文明素养培训。资料图片
首城社区的居民牟东凤,是一名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退休党员。她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义务培训社区、物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讲授他们礼仪规范,让大家在平时的服务中真正做到讲礼仪、用礼仪,注重细节,提升志愿服务技能。谈到对文明素养的理解,牟东凤说:“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前提下,我们更多的是对文明的期待,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应该把细节做好。我虽然退休了,但是能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大家进步,对我个人来说也是一种价值的体现。”
周改兰接受中国文明网采访。梁海燕 摄
周改兰身患乳腺癌多年,退休后,她一边与病魔抗争,一边热心做志愿服务。她和其他志愿者常年走进医院病房,探望同样身患癌症的病友,给她们鼓励,心贴心地和她们交流,帮助她们走出阴霾。周改兰说:“往后,我要用余生表达爱,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把温暖带给更多的人。”
旧貌换新颜 细节之处彰显为民初心
在劲松北社区,谈起这几年的变化,从小区建立就住这里的朱振老人说,“现在的小区,安全感比以前强了,路比以前平了,活动的范围比以前广了,社区服务比以前全了。”
住有所居,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石。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有机更新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劲松北社区在改造过程中,充分考虑社区居民需要,处处体现着为民服务、为民办实事的初心。
据劲松北社区书记兼主任陈波介绍,“劲松北社区在改造前发放了2380份调查问卷,召开了十几场调研会,梳理出居民的意见,在改造方案中吸收居民的合理化建议,使改造真正贴近居民的需求。”
劲松北社区书记兼主任陈波接受中国文明网采访。梁海燕 摄
从劲松北社区南门进来,一个挂牌为“美好理发”的小屋格外引人注目,崭新的玻璃门、落地窗,统一的灰色格调……它是为民便民的一个见证。
以前的理发店墙皮掉了一大半,窗户歪歪扭扭,是典型的“老破小”,店主原本以为这个理发店会在改造过程中被拆掉。但社区居民对这个理发店很有感情,100多位居民写联名信,要求保留这个便民理发。如今,半公益性质的“美好理发”不仅价格便宜,还能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免费上门服务,已然变身为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
拼版照片:“美好理发”改造前后。上图为改造前(资料图片);下图为改造后(梁海燕 摄)
针对老旧小区大多没有会客厅或会客厅面积小的问题,劲松北社区专门打造了免费的居民共享空间——美好会客厅,以满足居民会客交流的需要。如今,美好会客厅承担起了更多的功能。结合社区老年人的建议和需求,每月都会在这里设计定期活动,老人手机班、预防电信诈骗讲座、各类兴趣班,让居民不出社区大门就能满足各类精神文化需求。这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了舒适便利的服务,也将社区的活力激发了出来。
拼版照片:社区居民在美好会客厅参加手工制作课程。资料图片
在这里,有千余平方米低效空间像“美好会客厅”“美好理发”一样被激活,有如游乐场一般热闹的小公园,有焕然一新的百年义利便利店,有为居民提供针头线脑、换配钥匙等便利生活服务的匠心工坊,还有物美价廉的社区食堂,这些不仅开拓了企业的盈利空间,也为满足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了有力保障。
劲松北社区居民潘继红接受中国文明网采访。王爽 摄
“在这里生活,既方便又快乐!”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的潘继红老人高兴地说。
确实,在劲松北社区,楼前的晾衣杆、座前的扶手、桌椅尖锐处包裹着的防撞条、树坑处填平的渗水砖,这些细微处无不彰显了民意、温暖了民心。
“城,所以盛民也。”一座温暖的城市,必然是将“人”放在城市治理的中心位置。北京市朝阳区劲松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一方面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基地,落实党的群众工作,打通“最后一公里”;一方面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因地制宜,深入挖掘资源潜力,既提升城市温度,也提高了每位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生活在这里的人安居更乐居。(中国文明网 王爽 梁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