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党乡的新味道——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蹲点报道
发表时间:2021-07-06来源:中国文明网

  仲夏,沿着盘山公路进入闽东北的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映入眼帘的是廊桥、流水、人家。

  昔日的下党乡“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苦涩是乡亲们记忆中的味道。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乡亲们的回信,让世人了解了下党乡30多年不懈奋斗圆梦小康的精彩故事。

  如今,走在下党古村落,不仅可以品尝当地的美食小吃,还可以体验乌金陶扶贫工坊、提线木偶戏、廊桥技艺、兰亭拾光、下党画苑、时光邮局等文化旅游新业态……新时代文明实践气息扑面而来,这是下党的新味道。

下党古村一角。吴通华 摄

  30多年山乡巨变的背后,是下党乡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靠山吃山唱好山歌”的重要嘱托,发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精神,立足实际、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探索出了“生态立乡、旅游强乡、兴农富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讲好“下党故事” 筑牢思想之魂

  “1988年建乡之初,乡里不通公路,没有卫生院,村民常说有‘三怕’:一怕有病痛,二怕养肥猪,三怕挑化肥……”在“难忘下党”主题馆内,下党乡原党委副书记刘明华滔滔不绝地向大家讲述着“下党故事”。

  2014年起,刘明华便开始义务讲解,几乎每天都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他非常热衷于把“下党故事”讲给每个人听,还经常为本地干部群众宣讲新思想、新政策。“乡村文明建设非常重要,我为大家讲党史,讲政策,有助于增进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把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乡亲们的回信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果,进而推动建设美丽乡村。”刘明华说。

  刘明华讲解下党故事。叶伏国 摄

  2020年,下党乡“滴水穿石”主题公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露天艺术广场、修竹溪安全生态水系等27个民生项目相继投入使用,为实施思想铸魂工程创设了有形无形相贯通、线上线下相叠加的传播网络。

  今年以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下党乡以讲好“下党故事”为主线,深入挖掘党性教育以及古廊桥、古村落、古民居等特色资源,着力打造集红色文化内涵、绿色生态产业、古色人文风韵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综合体”。

  下党乡露天艺术广场一角。郭雯 摄

  下党乡党委、政府官方微信公众号“故事下党”,每日推送的内容涵盖政务、党建,群众大小事、新鲜事,让群众在茶余饭后、田间地头了解到身边的疫情防控知识、惠民政策以及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每天翻一翻公众号,就能知道身边发生的事情,还能丰富知识,太方便了。”公众号的宣传作用受到了下党村民的肯定。

  聚焦文明实践 增强文化自信

  在“兰亭拾光”下党非遗闽派古琴传习所里,抚琴者正在演奏《平沙落雁》,宛转悠扬的古琴声吸引游客驻足欣赏。

  近年来,下党乡立足实际,将美丽乡村古民居变身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组织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吸引当地群众及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古琴公益教学。李郁 摄

  “在这里传授学习古琴、二胡等乐器,让民族音乐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奏响,可以让村民在脱贫致富的同时,提升文化品位,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下党闽派古琴传习所负责人陈瑛瑛说。

  在下党,类似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非常活跃。《唱支山歌给党听》快闪活动表达对党的无限热爱和深切祝福,“山海共建谱新篇·建党百年同欢庆”专场文艺晚会唱响主旋律,汉服年代秀再现中华服饰文化精髓,下党画苑绘出下党新貌,学习书屋传递新思想……

  下党学习书屋。叶伏国 摄

  发扬“好人精神” 汲取道德滋养

  “有事找道杰”是下党乡群众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口头禅。话中的“道杰”便是下党乡供电驿站负责人周道杰。

  周道杰。郭雯 摄

  作为一名电力人,周道杰在下党乡工作已20多年,他走遍下党乡10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一次次为村民解决用电问题,一村村、一户户去解决疑难琐事。近十年来,周道杰还一直默默地投身“行善事业”,护送病人,帮助孤寡老人和困难学生,用行动践行一个电力人的责任与担当。

  2008年,周道杰在一次上门抄表工作时,发现下党村孤寡老人王光辉身边无儿女,老人身体不好,平时国家补助的资金只够用于看病吃药,吃的还是几年前留下的陈年稻谷,生活非常困难。从此,周道杰一直关心、资助老人的生活,每月为老人送去大米、食用油、猪肉等,只要有时间还会到老人家里唠唠家常,像儿子般照顾老人。

  2013年5月16日,下党乡上党村发生一起民房火灾,当芹洋乡、平溪镇的两支消防队先后赶到时,起火的民房已化成了灰烬。组建一支下党消防队的念头在下党村青年王灿林心中萌生。当年7月,下党乡成立了义务消防队,22名队员,王灿林任队长。8年多来,他们灭火228次,扑灭32起民房火灾与森林火灾,挽回经济损失9200多万元。

  在下党,“好人精神”生生不息,彰显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的奉献与担当。

  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村民王光朝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老来创业”,开起了“幸福茶馆”。“过去我们肩挑背驮才能看到外面的天,现在坐在家里就能与世界同步。”谈起今天的好日子,王光朝喜上眉梢:“茶馆的名字,就是想告诉每一位客人,我们今天可幸福了!”

  幸福茶馆。郭雯 摄

  茶叶是下党乡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下党立足资源优势,创新茶产业发展模式,积极打造“下乡的味道”品牌,通过扶贫定制模式将高山茶销往全省甚至全国,还衍生出各种类型产品,帮助茶农致富增收。新模式为下党乡的茶产业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也开辟了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径。

  下党乡党性学习教育基地。吴通华 摄

  以下党乡党性教育学习小镇为引领,寿宁县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上下功夫,以点带面,集聚要素资源,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的“寿宁样板”。今年,党的作风教育实践基地投入使用,“难忘下党”新主题馆布展即将完成,“红色下党”旅游品牌越擦越亮。

  弱鸟先飞今翱翔,如今的下党环境美、产业旺、乡风文明,每一帧都是山乡新画卷,处处散发着小康生活的馨香。【“文明在这里”采访报道组 郭雯(中国文明网)刘源(闽东日报)吴通华(寿宁县融媒体中心)】

Scan me!
责任编辑:林 凤清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