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农家美味里的乡村振兴密码
发表时间:2021-11-10来源:中国文明网

农家美味里的乡村振兴密码

——广州市从化区城郊街道西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蹲点报道

  鲜美多汁的粤菜美食十里飘香,果蔬园地里的萌芽含苞待放,千亩花场上正在进行精彩的宣讲……走进广州市从化区城郊街道西和村,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扑面而来。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西和村,美食烹饪成为致富秘籍,特色养殖能带动就业,家门口的理论宣讲更是热闹非凡,各种各样的的农家特色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赋能下,正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用美食烹饪出新生活

  “浆打薄一点更符合当下的健康需求。”

  “切掉的芥菜叶可以在生产中用于滚汤。”

  “这道菜还可以使用鱼胶肉胶来做,成本比梅菜肉饼还要低。”

  ......

  近日,在西和村粤菜师傅培训室,粤菜师傅志愿者马健雄正在向学员教授一道“脆皮榄角大芥菜”。

粤菜师傅志愿者正在教授做菜。苏俊杰 摄

  2018年9月,广东首个粤菜师傅培训室落户西和村。3年多来,该项目以“培养一名厨师,致富一户人家”为目标,通过送技上门,推广乡村美食文化,成为广州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的响亮品牌。

  在培训室的墙上,可以看到许多名厨和烹饪大师的照片。培训班邀请“中国粤菜烹饪大师”任总顾问,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作为负责人,以及23名知名酒店的总厨和烹饪大师,共同组成粤菜师傅培训志愿服务队。

位于西和村的广州粤菜师傅培训室。苏俊杰 摄

  粤菜师傅志愿者轮流进驻,不间断开展名厨下乡、培训下乡活动,为当地村民免费提供手把手教学的职业技能培训。此外,粤菜师傅志愿者还会开展技能比武、新菜口味研发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不仅“送技术”,还会“送方案”。如今,培训室已经有了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课程,基本实现了“月月有活动,周周有服务”。

  “参加培训班后,我开的‘农家乐’每年收入从几万块增长到十万元以上!”从2018年就开始参加培训的学员朱师傅说,长期坚持参加培训,自己的厨艺水平不断提升,2019年还得了烹饪大奖。

  厨艺技能提升了,收入自然水涨船高。据悉,西和村不少农庄的营业额同比增幅超过了30%。现如今,培训室把教学搬上网络,网友不仅可以在线观看厨艺培训,也可以选择线上预约,从而线下实地参加学习。

粤菜师傅志愿者马建雄接受中国文明网采访。苏俊杰 摄

  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将志愿服务和引导产业发展相融合的方式,响应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凝聚群众、引导群众’的目标要求,推动了乡村振兴发展。”

  特色产业增收致富

  西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隶属于广州市从化区城郊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二者采取“站、所合一”的共建模式,共同坐落于西和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

西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王小宁 摄

  在广场不远处,就是50多家花卉企业入驻的万花风情小镇。这处花卉园地不仅是村民游客争相打卡的“胜地”,更是西和村发展花卉产业和塑造花卉文化品牌的致富新手段。

  从1997年引进第一家花卉企业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西和村形成了一个完善的花卉产业集群,还发展成为农业部和广东省共建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万花园生产示范园区的核心区域。近年来,村里又以花卉产业为基础,延伸发展乡村观光旅游,不仅改善了村居环境,还带动了村民们增收致富。

  不仅观赏亮眼,更有知识养心。在距离西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两公里处,广州花卉研究中心从化基地正坐落于此。该中心作为科普教育类研究基地,常态化开展花卉知识科普传播、花卉探秘研学旅游、花卉DIY体验课程等主题的文明实践活动,还常年开设花卉科普讲堂,包含花卉新品种探究、花卉组织培养体验、花卉种养知识、花卉组合盆栽制作、艺术插花培训、押花创作、水培花卉制作、多肉创意盆栽等特色课程,满足学生及群众对花卉科普教育的多方面需求。

西和村万花风情小镇。庄小龙 摄

  “我手上的这盆红掌色泽鲜艳,花期持久,易于盆栽或者在庭院阴凉位置摆放。”在基地内部,一场网络直播正在进行。镜头里,主持人将西和村的特色花卉娓娓道来,他身后各种各样的花卉盆栽争奇斗艳,竞相开放。

西和小镇。贺子桓 摄

  这是从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共同推出的《从化乡村小康直通车》系列直播。该直播将镜头对准从化区各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通过展现当地特色农产品和产业园区,反映当地脱贫攻坚成果,带动相关产品销售。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直播搭建线上“蔬果订制”平台,免费开通公交“蔬果专线”,开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小康直通车”栏目,适时开展直播带货,破解了农产品“出山难”的问题,助力线上销售农产品超2000吨。

  “西和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突出的是‘传’‘帮’‘带’三个字。”从化区城郊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副所长、西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辉鹏介绍,粤菜师傅传授烹饪技能,花卉园地帮助农民致富增收,特色养殖带动经济收入,三者融会贯通,走出了一条融合发展的特色之路。

  理论宣讲“富脑袋”

  “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西和村的底色,大家口袋富裕了,脑袋也一样要富裕。”刘辉鹏说,西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2018年10月挂牌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宣讲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创新理论,用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好思想吹入寻常百姓家。

  开展宣讲活动是西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工作重点。记者了解到,为了选好宣讲员队伍,从化区在全区各行业领域整合了一批理论水平高、政策把握准、表达能力强的文明实践宣讲团,常态化在各乡镇开展理论宣讲培训,确保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深讲透,指导广大农村群众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宣讲员当中,有的是党员领导干部,有的是“中国好人”等先进典型,还有的是高校的专家学者。此外,他们还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群众能叫得上名字来的身边人。

  不限于村里的思政大讲堂和好日子大讲堂,西和村的文明实践宣讲地点可选择在大树下、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等亲近群众的地方。为了让群众有亲切感,宣讲员还可运用方言,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讲出好故事,传出新思想。

西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正在举办思政课堂。资料图片

  “思政课有意义,也可以有意思!”谈及印象最深的一堂课,一位村民毫不犹豫地说是华南师范大学思政课教师张永刚教授的课,“张老师用一堂课教会我们用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指导我们关心社会,承担责任。”

  此外,西和村作为城郊街的中心地带,还承办了街道其余3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理论宣讲活动。截至目前,共开展思政讲堂75期,惠及群众数千名。

西和村村规民约三字经。贺子桓 摄

  村容整、民风淳、文化兴,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心间,正是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在西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村规民约三字经》格外显眼,其中包括爱国情怀、诚信礼义、孝悌文化、垃圾分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要想村民自觉参与,提升文明意识,常态化群众性文化活动必不可少。”刘辉鹏说,西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会举行很多大家喜闻乐见的活动,如“广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七个一百’精品项目下基层活动”“我为党旗添光彩,唱响城郊主旋律”等大型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精神世界的同时,更激发了村民自觉投身乡村建设的主人翁精神。

  “接下来,我们会更加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齐头并进,让西和村的美食文化、创业故事讲得更好,传得更响。”刘辉鹏说。(中国文明网 贺子桓  广州日报 徐雯雯)

责任编辑:邓 纯雪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