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赤水,地处黔北,因神奇美丽的赤水河贯穿全境而得名,素有丹霞之冠、千瀑之市、竹子之乡、桫椤王国之美誉。这里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革命老区,“四渡赤水”也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红色基因流淌在赤水革命老区人民的血液里,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赤水儿女奋勇前行。近年来,赤水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深入实施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载体,丹青赤水劲吹文明新风。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
“1935年1月29日凌晨,红军就是从这里渡过赤水河,正式拉开‘四渡赤水’战役的序幕……红军到元厚,开仓放盐放粮,宣传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老百姓纷纷捐出自家门板为红军搭浮桥、救助红军伤员……”
在红军“四渡赤水”一渡渡口——元厚红军渡纪念碑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以饱满的热情、洪亮的声音,为前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党员干部讲述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
老人名叫肖义伍,是当地一名红色故事义务宣讲志愿者。他1974年入党,当过村支书。从1985年起,他就在元厚红军渡口为党员干部群众、学校师生、各地游客义务宣讲红军故事,凭借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对党的忠诚和那一份矢志不渝的初心,肖义伍老人这一讲就是36年。
肖义伍的这份坚守,源自于他的家人当年救助红军战士的故事。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期间,肖义伍的舅舅袁善文、舅妈聂永珍冒着生命危险救助过两名受伤的红军战士。在肖义伍的记忆里,舅妈聂永珍经常被邀请去宣讲救助红军伤员的故事,她曾嘱咐肖义伍:“不能让这些珍贵的红色记忆被时间湮没。”
如今,年过七旬的肖义伍虽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但每接到宣讲任务,他依然坚持宣讲。这些年,他为各类团体宣讲就达300多场次,听过他宣讲的党员干部、农民、学生、军人等人群达5万多人次。
红色义务宣讲志愿者肖义伍在红军渡口义务宣讲红军故事。刘荣誉 摄(资料图片)
肖义伍常说:“只要我身体还能坚持,我就要把红色的故事讲下去,我的生命不停息,我讲故事的战斗就不停止。”
元厚镇还成立了“肖义伍红色宣讲工作室”,建立了一支数十人的红色宣讲志愿服务队,现在,宣讲红色故事也已后继有人。
近年来,赤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红色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一些党史专家、基层干部、离退休老同志、道德模范等各界人士纷纷加入到红色宣讲队伍中,涌现出肖义伍、马国友、袁栋成、杨昌芹等一大批优秀的红色宣讲志愿者。
深化文明实践 培育文明新风
赤水市大街小巷、集镇乡场的茶馆,是深受老百姓喜欢的重要场所。一盏茶饱含着人间冷暖,一席话诉说着百家故事。大家在茶馆里交流思想、沟通情感、谈天说地、休息消遣,这便形成了赤水独具地方特色的茶馆文化。
作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之一,赤水市开展试点工作以来,积极探索创新文明实践的工作方法,抓住茶馆这一文化阵地,组建“茶馆嗑子匠”志愿服务宣讲队。宣讲队伍以茶馆为阵地,用“接地气”的语言,宣传党的好政策、好声音,传播社会正能量,同时,在宣讲中大量融入当地民风民俗、历史文化、凡人善举、好人故事,利用节假日、“赶集日”排定场次进行宣讲。此外,“茶馆嗑子匠”宣讲队在宣讲现场还加入自由交流、讨论互动等小环节,以身边故事、家长里短构建起富有“共通感”的宣传教育空间。
“茶馆嗑子匠”志愿服务宣讲队的宣讲工作,改变了以往“面孔严肃、以我为主、说教味浓”的宣讲模式,充分发挥了群众主体地位,吸引了一批以农民、乡土专家、乡贤等为主的“草根宣讲员”,让“茶馆嗑子匠”在人群聚集的茶馆中,当起了政策理论的宣讲员、答疑释惑的引导员、社情民意的收集员、文明乡风的传播员,让党的好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了群众在哪里,党的声音就传递到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开展到哪里。
马国友在丙安古镇一家茶馆,开始了他的“党史课”宣讲。贵州省赤水市委宣传部供图(资料图片)
自2019年11月起,赤水市推广“茶馆嗑子匠”志愿服务项目,成立了17支“茶馆嗑子匠”宣讲队伍。截至目前,已在54家茶馆开展宣讲1000余场次,覆盖群众5万余人。随着“茶馆嗑子匠”志愿服务项目的深入开展,“茶客们”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洗礼,思想认识开明了,文明素养提高了,茶馆经济盘活了,越来越多的群众更加坚定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
推动“两心融合” 实现“两心相悦”
2020年以来,赤水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人员多才多艺、融媒体中心专业技术强、传播平台公信力高的优势,加快实践创新,创建面向实践的融合平台,组建新时代网络文明实践中心,集中力量挖掘打造了一批本地网红“茶馆嗑子匠”,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赋能。在探索实践中,赤水“茶馆嗑子匠”逐渐成为基层宣传工作的品牌,成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融媒体中心“两心融合”的有机载体。在具体工作中以打造“地方网红”为切入点,先后挖掘推出天苑社区“芙蓉姐姐”郑芙蓉、丙安古镇红色宣讲“茶馆嗑子匠”马国友、葫市镇小关子村“文明宣讲嗑子匠”方吉平、石堡乡“红色宣讲嗑子匠”袁栋成等一批先进典型和“网红达人嗑子匠”。赤水融媒“茶馆嗑子匠”系列短视频在各大平台累计播放量逾200多万次。
一年多来,“两个中心”还整合新闻采编队伍、基层宣传干部和通讯员队伍、社会自媒体队伍、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等,组建了一支140余人的“网络文明志愿服务队”,创新开展权威新闻信息联动发布、网络舆论联动引导、网红达人联动打造、网络公益活动联动开展等网络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共同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
“永远跟党走”赤水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日千项万人”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启动仪式现场。贵州省赤水市委宣传部供图(资料图片)
2021年4月,“永远跟党走”赤水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日千项万人”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启动。“两个中心”将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宣讲、“茶馆嗑子匠”志愿服务活动、“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策划推出千余个志愿服务项目,组织上万名志愿者和群众在全市17个乡镇(街道)、农村(社区)广泛开展党史宣讲、文艺演出、电影放映、政策法规宣传、党史有奖知识问答、义诊义剪、走访慰问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受到广大群众欢迎。
在深化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赤水市创新实施“九大工程”,构建“三位一体”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全市注册志愿者近5.5万人,注册志愿者团队181个,累计策划推出志愿服务项目4000余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万余场,形成了“茶馆嗑子匠”“情满赤水+” “竹艺生花”“赤水大姐”“花轿计划”等一系列志愿服务品牌,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赤水大地蔚然成风,不断开花结果。【记者:刘鲲鹏(中国文明网)、翁永学(贵州省赤水市委宣传部)、杨学静(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