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华灯初上,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吉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分外热闹,孩子们嬉戏玩耍,年轻人打球健身,大爷大妈们翩翩起舞……“各年龄段的人在这里都能乐在其中。”吉潭村村民说。
吉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群众在舞蹈室练习自编的广场舞。
为了让文明实践场所更广泛地服务更多群众,吉潭镇按照“就近就便,便民惠民”的要求,秉持“群众在哪里,阵地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整合吉潭村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社会治理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基层阵地资源,打破部门界限和条块分割,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设置便民服务大厅、“学习强国”线下学习室、理论讲堂、“四点半”课堂、巾帼小屋、百姓说事亭、志愿者之家、先锋之家、图书室、棋牌室等功能室,以办公场所最小化,实现服务群众最大化。
吉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宣传栏。汪增泽 摄
提供点对点精准服务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阵阵优美的歌声从楼上传来。
循声上楼,在声乐口才室,一位志愿者正在指挥合唱队歌唱。室内,大屏电视、播放机、音响和桌椅等一应俱全。
76岁的曾爱贞老师(右一)带领村民们高唱红色经典歌曲。资料图片
这位带领大家唱歌的志愿者曾爱贞如今已年过七旬,是一名退休教师。2012年,退休在家的曾爱贞发现村民文化活动较为匮乏,便主动教村民们唱歌,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她的学生中,年纪最大的有85岁。
“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就建在家门口,现在我们过来都非常方便。”曾爱贞开心地说。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成后,曾爱贞和合唱队员们几乎天天在这里排练。
“曾老师几乎每天都来教唱歌。合唱队不断扩大,水平越来越高,能唱的曲目也越来越多,已超过100首。”吉潭村党支部书记徐良平说,曾老师影响了一大批人,合唱的是歌曲,集聚的是民心,激发的是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
志愿者展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点单派单”平台。张慧磊 摄
吉潭镇是果业种植大镇,几乎家家种植柑橘、猕猴桃、甜柿、蜜雪梨等。在吉潭镇圳下村田间地头,活跃着一支柑橘种植志愿服务队。他们都是本村村民,种植管理经验丰富,被称为“土专家队”。
刘炬辉是圳下村种植户代表,也是村民口中的“田秀才”“土专家”,他告诉记者,自己作为志愿者经常为种植户讲解种植要点。为了更好地解决种植中出现的问题,他还与其他“土专家”组队上门,现场讲解并示范果树的修剪与管护。
“文明实践所(站)都有我们的联系方式,有群众点单,提出问题和需求后,我们就结合实际情况按需出招,对于较普遍的问题,我们就组织一起培训指导,有个别问题就专人上门服务。”刘炬辉说。
“土专家”对本地的气候、土壤和环境更了解,而且就在身边,能做到随叫随到,所以格外受欢迎。
吉潭镇巾帼志愿服务队队员。汪增泽 摄
为完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建设,吉潭镇积极动员党员干部、乡贤、退役军人、先进典型等带头注册为志愿者,进一步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目前,该镇共成立各级各类志愿服务队68支,注册志愿者2462人。
搭起党群干群“连心桥”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通过实地调研、群众座谈、入户走访等形式,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地联系沟通,掌握群众所思所盼,进而清单式开展理论宣讲、典型评比、解难帮困、文化惠民等活动,确保了文明实践活动紧贴基层、紧贴群众、紧贴实际,在接地气中聚人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聚民心。
党建宣传员在百姓说事亭为群众宣讲。
“开放式、互动式、体验式的文明实践活动,让村民有了更强烈的参与感,村民从‘需动员’变成了‘我要来’。”吉潭镇党委宣传委员凌春娣说,现在,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活动功能大幅提升,成了当地人气最旺的地方。2020年以来,吉潭镇共开展文明实践活动396场次,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已成百姓生活常态。
吉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宣讲。
吉潭镇健全党建引领机制、群众参与机制、志愿服务机制、激励奖惩机制,把各项活动纳入积分考核。对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文明实践活动的用户按规定给予相应分值,让积分作为兑换物品、评选表彰的依据。通过大力宣传表彰优秀志愿者,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引导更多群众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搭起了党群干群‘连心桥’。”吉潭镇党委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蓝春英说。
群众获得知识补给和精神滋养,进一步提升了幸福感与获得感。
文明实践是一阵清风,吹到哪里都能开出美丽的花朵;文明实践更是一场春雨,滋润着山城小镇百姓的精神家园。【“文明在这里”采访报道组 陈星亮(寻乌县委宣传部) 张慧磊(中国文明网)】
-
(2021-09-06)
-
(2021-09-03)
-
(2021-09-03)
-
(2021-09-02)
-
(2021-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