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水情汛情)
新华社合肥7月11日电(新华社记者周畅 杨玉华)我决战在抗击洪峰的河堤上/河的对岸就是我的家乡/家里住着生我养我的白发亲娘/我能清楚地看到对岸/咱家青色的瓦/红砖的墙/门前的大梧桐树下曾是我儿时玩耍的地方……
直到今天,朱启典都无法顺利读完这首诗:每每念到“白发亲娘”时,他总是眼圈通红、哽咽难语。
那一天的场景像刀刻一样印在心里:坐在冲锋舟上,头顶上的雨越下越急、脚下的水越涨越高,眼里看着河对岸老家也在抢险,他却不知道屋子里的老双亲有没有撤离?家中的老屋是否还一切安好?心中的牵挂、担忧纠结成乱麻,他却必须驶向与家相反的方向。
6月30日夜间起,朱启典所在的安徽无为县暴雨倾盆,持续的特大暴雨让无为县遭遇了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内河水位、短期降雨量“双超”历史。
“穿上这身警服就是守护群众安宁的。”熟知严桥地势和被大水淹过历史的严桥派出所所长朱启典和所内民警立即投入抢险,挨家挨户转移撤离群众。
“前面屋子里还有人!”不知谁喊了一句。
快速流动的洪水中,朱启典和赶来支援的同事,一只手抓住一个红色塑料盆的边,另一只手撑着一根竹竿,连走带游到了百姓家。
“这盆不结实,坐到这个木盆里!”朱启典抱起这户人家的小女孩放进门旁的木盆,在湍急的洪水中艰难前行,护送着小女孩到达安全地带。
这一天,朱启典记不清自己在水中游了多少个来回。
7月1日整夜,朱启典没有合眼;7月2日晚,他睡了两个小时。
7月3日,这边情况刚刚得到缓解,朱启典又被派到关乎万亩粮田和千名百姓安危的湖塘圩继续抢险。
“你们安全了,你们的儿女才能放心!”疏散圩内百姓时,朱启典每次说话,就像是和自己70多岁的父母说,也是给自己那颗悬着的心求个安慰。没有人知道,这个在湖塘圩上忙碌的身影,其实只要蹚过河,就能到达对岸西都圩上自己的家。
河里的水位每上升一次,朱启典的心就跟着紧张一次。
那天晚上,他憋不住了,由于全镇断电,他找来借用的充电宝给手机充上电,就给父母拨去了电话,电话刚接通,他母亲就抢先对着电话说:儿啊,你千万别往深水里去啊!千万别受伤啊!
得知父母还没有转移,听着母亲带着哭腔的声音,朱启典看着身上不知何时破了皮的伤口,抹了抹眼睛:“妈,我好得很,你们要赶紧走。”
“我知道,不管我长到多大,在他们心里,我都是个孩子,他们最牵挂是我的安危,而我,更牵挂他们。”说到这里,朱启典布满血丝的双眼更红了。
“不好了,塌方了!”7月4日,朱启典跳上冲锋舟就赶往塌方地点。
坐在冲锋舟上,他清楚地看到对岸自己家的青瓦红墙,也清晰地看到,在自家屋后西边不到100米,一群人也在那里抢险。“说不担心是骗人的,但是我坚信,在河对岸抢险救援的民警官兵也一定会保住我的家人。”
22时,终于抢险结束的朱启典靠在临时休息点的椅子上,打开手机,堆积了几天的情绪迫切想找到一个释放的闸口。
大约一个小时,朱启典就在手机上写完了这首感动数万人的诗,“这些话一直盘旋在我心头,不知该对谁说,就写成了诗。”
7月4日23时59分,朱启典将这首《妈妈别哭》发布在QQ空间。直到这时,面对无情洪水都毫无惧色的朱启典,才发现自己的脸上全是泪水。
“我并不是一个脆弱的人,可那时,就像是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击中了一样。”朱启典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每次他再看这首诗,眼睛还是会潮湿,每次念起,依然会哽咽。
这首诗目前已被浏览9.3万次,还被人做成微信链接互相转发。从无为县到全国,从QQ空间到微信朋友圈,无数人看到了这首创作于抗洪一线的《妈妈别哭》。
“向战斗在抗洪一线的人民警察致敬!”“人民好警察!母亲好儿子!”几天来,朱启典收到了许多好友申请和留言,让一向喜欢在QQ空间写点东西的他有些惊讶。
而让他印象最深的,却是他13岁的儿子微信上给他的留言。
“他和妈妈住在县城,我住在镇里,大多时候只能通过电话和微信沟通。”朱启典看着儿子发来的留言,面带骄傲地说,“你看这句,‘今无为有洪魔之难,亦有擎天之雄不忘初心’。他还会用文言文呢!小家伙已经长大了。”
在朱启典们眼中,早已没有小家和大家的区别,只有刻不容缓的险情。7月8日17时到7月9日17时,安徽省汛情较重的11个市公安机关共投入抢险救援警力1万余人次(其中消防官兵606人次),参与营救被困群众1952人,参与疏散转移群众1.9万余人,参与排除各类险情213处。
“穿上这身藏青蓝,这就是我的责任!”胶鞋上沾满泥土的朱启典拍着衣服说,“风平浪静的日子里,也许你们并不在意,但在危急时刻,当你们需要我们时,我们一定会在你身旁,守护着你和我们共同的家。”
- 上一篇:
-
没有硝烟的战争——武汉天河机场“保卫战”的背后
已是第一篇
-
没有硝烟的战争——武汉天河机场“保卫战”的背后
- 下一篇:
-
“只要人在,就什么都会再有”——安徽宣城沈村镇灾区见闻
已是最后一篇
-
“只要人在,就什么都会再有”——安徽宣城沈村镇灾区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