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1月26日电(记者李亚楠)除夕前一天,陈爱旭来到82岁的刘秀花老人家,扫雪、除尘、洗衣服、剁饺子馅等,帮助她为除夕夜做准备。
陈爱旭并非刘秀花的亲戚,她是济源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人员。82岁的刘秀花和60岁的智障儿子共同生活,家庭困难。2008年,济源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后,他们就作为孤寡老人被纳入了服务范围。
3年多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人员每隔两三天,就会上门为老人洗衣服、买菜、量血压、拉家常等,让老人足不出户就享受到贴心的养老院式服务。服务中心还在老人的家里安装了“爱心呼救器”,在突发疾病、遭遇突发状况时,老人按下呼救器上的红色按钮,服务人员可在5分钟内上门救护,实现“一键呼救”。
前年元月份,刘秀花和智障儿子在家睡觉时,突发煤气中毒。危急之中,神志稍清醒的刘秀花第一时间按下呼救器。接到救助呼叫后,中心值班人员在拨打120的同时,就近通知陈爱旭“打车”前往。呼救发出不到10分钟,刘秀花母子就被送往医院,平安脱险。
刘秀花说,自从有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人员帮助,自己和儿子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孤零零地过年了。
另一位服务人员常素霞也在除夕前一天来到“空巢老人”韩庭云家里。71岁的韩庭云和老伴琚成兴住在一起,她的两个儿子一个在重庆,一个在常州,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回来,平时,家里只有两位老人相依为命。
韩庭云心脏不好,常素霞就定期过来帮助老人买药、做家务。琚成兴说,由于老伴身体不好,他们以前过得提心吊胆,怕万一有个突发情况,两人就应付不了。现在常素霞定期过来,家里也装了呼救器,就放心多了。
近50岁的常素霞说,自己老人去得早,做这份工作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两位老人,不会觉得累。韩庭云说,自己早就把常素霞当做女儿看待了,有什么事都会给常素霞说,听她的意见。
“许多老人既请不起保姆又住不起养老院,只好独自艰难度日。有的即使经济条件许可,也可能因为留恋长期居住的环境和左邻右舍,或担心人家议论子女不孝等原因,不愿意去养老院度晚年。”济源市民政局老龄办主任成居佩分析了许多老人倾向于居家养老的原因后,又算了一笔账,建一所能容纳200位老人的养老院,需要投资上千万元。居家养老一举三得,既省去政府建养老院的投资,又能解决“4050”人员的再就业问题,还符合老人的心愿。
“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自建立以来,辐射了济源市5个街道,照顾、护理近40位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解决求助200余次,上门服务6000余次,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爱心托老服务站”。
- 上一篇:
-
三名警嫂春节上帕米尔高原陪丈夫“守边”
已是第一篇
-
三名警嫂春节上帕米尔高原陪丈夫“守边”
- 下一篇:
-
“非遗”搭台 “年俗”唱戏:兰州春节文化生活见闻
已是最后一篇
-
“非遗”搭台 “年俗”唱戏:兰州春节文化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