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秧歌会” 今年更精彩
发表时间:2012-01-3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为村民在村委会大院里为参加“新春秧歌会”排练。

  1月30日,纷纷扬扬的瑞雪降临山东省胶州市。马店镇东小屯村委会大院里,20多位村民穿上了粉、红、蓝各色行头,为参加正月十五举办的胶州市“新春秧歌会”抓紧排练着。

  洁白的雪花将红色灯箱和五色斑斓的秧歌墙画映衬得格外鲜艳。和着唢呐、锣鼓时疾时徐的节奏,“膏药客”、“翠花”、“扇女”、“小嫚”、“棒槌”、“鼓子”六个行当各出绝招,男女老少或粗犷、火爆,或妩媚、细腻,原汁原味、正宗地道的胶州秧歌让围观者啧啧称赞。

  胶州是我国首个由中国舞蹈家协会命名的“中国秧歌之乡”。胶州秧歌300余年前起源于东小屯村一带,以“三弯九动十八态”的舞姿和“抬重落轻走飘”的风格蜚声海内外。2006年,胶州秧歌入选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东小屯村,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稚子,几乎都会扭秧歌。据介绍,一支相对完整的秧歌队,至少需要20多个人,而这个村里就能拉出三四个队。马店镇49个村庄,村村都有秧歌队,全胶州市的秧歌队超过100支。

  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胶州秧歌第六代传人杨茂坤就是东小屯村人。在他家里,记者看到了他和妻子李在惠保存的数套秧歌服装,历史最久远的一套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他俩煞费苦心保存下来为以后做样衣用。许多服装更是李在惠亲手缝制,陈旧的木箱、布料、拼花,数不清的细针密线,历经岁月沧桑。

  夫妻俩不到10岁就拜师学艺,共同与秧歌结缘,也结下他们的一世情缘。尽管杨茂坤十几年前因喉部重病做了大手术而失声,但他俩义务教授秧歌数十年,村里扭秧歌的年轻人几乎都是他们的徒弟,有些学生还扭进了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

  “扭起秧歌,就没有愁事!”李在惠说,夫妻俩现在重点培养他们15岁的孙女,不光让她学习女角儿的动作,也把男角儿的动作教给她,“无论将来她到了哪里,都要把胶州秧歌完整地传下去。”

  代代相传的不仅有民间艺术,还有其中蕴含的伦理道德。马店镇党委书记刘瑛说,胶州秧歌在当地普及率极高,不仅进村还入校。大家不仅会扭还会唱,孝、悌等传统美德都通过秧歌得到宣教,家长里短、民风民俗也都得以展示,进一步提升了精神文明建设和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据胶州市文化馆副馆长范立恩介绍,从正月十五开始,将有从全市乡镇挑选出来的70多个秧歌队在胶州三里河公园北岸集中表演。已经延续了几十年的“新春秧歌会”,今年将更精彩!(记者 苗春)

责任编辑:项 丽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81037&encoding=UTF-8&data=AAdXDQAAAAcAACLpAAAAAQAl4oCc5paw5pil56en5q2M5Lya4oCdIOS7iuW5tOabtOeyvuW9qQAAAAAAAAAAAAAALjAsAhRzx28Cd-6HpDr7JWl6TbsyJzi0EQIUGnd2kiW-OwrWEddgu2rFyr44uaM.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81037&encoding=UTF-8&data=AAdXDQAAAAcAACLpAAAAAQAl4oCc5paw5pil56en5q2M5Lya4oCdIOS7iuW5tOabtOeyvuW9qQAAAAAAAAAAAAAALjAsAhRs-FxPpZ-z4jw0xvHYuYdP8ntasQIUOlEJFHzctDUYbaCPRDaTBEq3Nt4.&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