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2月29日电(记者吴锺昊)雨后的分宜县凤阳乡礼堂村空气明澈,青山环抱,呈现出江西乡村独有的清新秀丽。尽管路途有些泥泞,记者还是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同路的老表告诉记者,别看现在山上郁郁葱葱,实际上,这些他们祖祖辈辈依靠的大山曾经遭遇过一场持久的“浩劫”,一度满目疮痍。
“这里紧挨着萍乡煤矿,解放前村民就开始在山上挖煤,这在我们村里已经是个传统了。”村书记袁禾根说。原来,礼堂村山多地少,村民自古靠山吃山。“上世纪90年代村里挖煤最火,80%以上的村民都在山上挖煤,男女老少齐上阵。”村里不少人当上了“煤老板”,盖起了小楼房,礼堂村自然也是富甲一方。
山上的煤变成了钱,可是礼堂村的生态环境却变得一塌糊涂。“树被砍了,山上到处都是坑,连水库里的鱼都长不大。”所幸的是,这些破坏式的开采行为在2002年被制止,在国家集中整治关闭小煤窑的行动中,礼堂村的100多个小煤窑几乎全部被封。
于是,放下铁镐走下山的村民面临了新的困境,山上伤痕累累,山下没有足够的地种,有些人甚至已经不习惯下地种田了。在大多数村民彷徨不安的时候,村里的“煤老板”们却开始承包荒山,把一棵棵杉树苗栽在煤渣上,做起了绿色致富梦。
袁志刚就是其中的一位。来到他承包的林场时,他正拿着剪刀给梨树修枝。记者在林场走了一圈,发现这个小小的山谷完全称得上是一个立体农业的典范。“山谷入口处是养猪场,有50头种猪,两边山上种了200亩木材林和30亩奈李树、50亩橘树,山谷中间种了20亩梨树,还挖了1亩鱼塘。”袁志刚说,2002年的时候,他就在山上种下了杉树苗,“十年成林,今年正好十年,不过还是要等几年再砍。”
袁志刚告诉记者,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帮他布局了整个立体生态农业,一些基础设施也获得了政府补贴。“这种灭虫灯自己买要好几千元一盏,政府补贴后,我只花了几百块钱。”
据了解,礼堂村所在的凤阳乡长期以来以煤炭行业作为全乡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国家对煤炭行业逐步规范后,凤阳乡煤矿由最多时的200余座锐减到4座,全乡财政收入大幅下降,农民就业也面临困境。为了促使当地经济由“黑”转“绿”,近年来,凤阳乡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1年,全乡瓜果种植产值达1.4亿元,其中麒麟西瓜种植户1200多户,农民种植纯收入7200万元,劳务收入1500万元,人均受益14000多元。
今年,凤阳乡又从浙江桐乡引进了千亩杭白菊种植项目,而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袁以文曾经是整个凤阳乡最年轻的“煤老板”,同时也是当地最早一批响应退耕还林政策,植树造林的“煤老板”之一。如今,他所创办的分宜县文联种养专业合作社拥有2000亩林场。“我从2000年就开始种树,2004年林改后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种树上,去年我又种了400亩。”袁以文说。
在等待山上种植林成材的十几年里,袁以文联合村民养猪,搞果木种植、农产品加工和运输,带领村民把事业做得红红火火。目前,他负责的杭白菊项目已经吸引300多户村民参与。
袁以文介绍,目前实验阶段的300亩杭白菊全部是他一个人投资,村民们可以先跟着他学习种植技术,等村民可以自己种植的时候,他便以“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产供销一条龙,把相关行业都带动起来。
对于袁以文来说,满山的树木才是他真正的财富。“我们这里的树,从种下去到20后年砍伐时,一棵可以净赚近40块钱。”袁以文告诉记者,现在这满山的“绿色银行”不但看着养眼,也让他现在的日子过得很安心。
- 上一篇:
-
(走基层 听民声)万宁槟榔:“定情果”变致富果
已是第一篇
-
(走基层 听民声)万宁槟榔:“定情果”变致富果
- 下一篇:
-
(走基层·现场目击)滇东旱区百米溶洞取水见闻
已是最后一篇
-
(走基层·现场目击)滇东旱区百米溶洞取水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