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采访队伍奔赴祖国各地
各新闻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周密组织为此次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人民日报》等16家中央主要新闻单位抽调业务骨干,组建了以年轻同志为骨干的“新春走基层”报道团队。据统计,仅中央16家媒体参与“新春走基层”活动的
记者就超过千人。其中,中央电视台派出采访组100多个,记者300多人;新华社派出采访组88个,记者250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派出记者60多人;《人民日报》派出采访组21个,记者36名;《经济日报》派出记者70多人;《光明日报》派出记者40多人。各新闻单位把这次采访活动作为锤炼队伍培养人才的重要契机,派出编辑记者深入基层、了解国情。
在历时24天的采访活动中,新闻工作者的采访范围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包括中西部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和受灾地区。无论是在漠河的冰天雪地、玉树灾区的帐篷里,还是海拔5000米的边防哨所、800米下的矿井,都留下了记者的足迹。新闻工作者们带着憧憬、带着激情,兵分多路,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行走在基层的各条战线上。
各媒体统一指挥,整合资源,统筹协调。《人民日报》总编室、新闻协调部、地方部、经济社会部、政治文化部等编辑部门及地方分社等,前后方密切互动,及时解决前方记者遇到的问题,确保采访任务的完成。新华社为记者配备了海事卫星、移动发稿和即拍即传等设备。建立了短信平台,每天向前方记者发送手机短信,对稿件进行点评,对报道提出要求,对记者予以鼓励。《光明日报》根据采访进展不断调整报道安排,形成前方记者与后方编辑的无缝对接。
1月26日~2月18日各媒体统一开栏,《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等报纸在头版突出《新春走基层》报道系列。各媒体充分利用文字、图片、电视、网络等多种手段,推出大量生动、鲜活的报道。《人民日报》策划了23期《新春走基层,神州递心声》主题报道,刊发稿件、图片243篇(幅);新华社播发对内稿件近200篇、图片1000多幅、音视频稿件200多条;《中国日报》推出《外国人的新年愿望》、《带您品尝各地春节美食》等图文专版,在报纸和网站刊发相关稿件380多条、图片420多幅;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30分》等重点栏目开设专栏,首播报道230多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共播发700多篇录音、连线、文字报道,同时发挥蒙、哈、朝、维、藏等5种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的优势,形成报道合力。各媒体来自一线的报道描绘出祖国新春之际的绚丽画面。
体察民情、感知责任
“基层之行,让我更加了解今天的中国,更加明白记者的职责”、“在基层,和群众同呼吸、共体会、心连心,使浮躁的心沉淀下来,得到净化,进而能够真切感受社会变化、冷静体悟生活真谛”……透过新闻工作者这些发自肺腑的感悟,可以看出“走基层”不仅是一次采访报道,更是体察民情、感知责任、提高素质的大课堂,在新闻媒体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成为激励记者成长的精神沃土,改进新闻宣传的生动实践。
在蔬菜批发市场和菜贩一起卖菜,细细记录每一样蔬菜的价格浮动情况;在客运站,追踪农民工的返乡之路;在摩托车大军的返乡途中,回家的人奔波一路,央视记者跟拍一路;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西江千户苗寨,和苗族姑娘聊刺绣的故事,跟着小银匠学制作银饰……稿件中的每一处细节,都是记者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走进基层、融入群众,自然不怕抓不到新闻的“活鱼”。各地的发展变化,成为了解国情、见证时代的一个窗口。采访中记者们并没有发现可歌可泣的人物,也没有发生感天动地的故事,但朴实无华的百姓却带给记者最深的感动。在基层、在群众中,有太多鲜活的素材,成为报道的源头活水。《人民日报》记者李章军说:“只要下基层,我们总能发现一些让人眼眶发热的人与事,他们可能不够慷慨激昂,却更加让人钦佩。”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记者白宇和中央电台驻贵州记者陈屹等深入贵州西北高寒山区威宁县采访。在贵州受冰冻雨雪灾害影响最重的地区,群众燃煤、饮水、用电极端困难。海拔2800多米的梅花山,最危险的山路一共18公里,路面冰雪覆盖10多厘米、山路很陡,雾非常大,可见度10多米。白宇和陈屹走了3个小时。贵阳到威宁,400多公里的路,走了10多个小时。顶风踏雪路难行,但想想群众每天都要在这里生活,记者们被深深触动。
新春走基层给年轻的记者们提供了一次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报道基层的宝贵机会。新闻媒体的报道,共同绘制了一幅新春之际的基本国情图。它让观众和读者从普通人的生活细节、情感故事中,看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看到了国家发展的点滴进步与现实差距,看到了普通人的生活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 上一篇:
-
“新春走基层”:最美的风景在基层
已是第一篇
-
“新春走基层”:最美的风景在基层
- 下一篇:
-
“新春走基层”缘何赢得受众热捧
已是最后一篇
-
“新春走基层”缘何赢得受众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