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春走基层”活动启示
“新春走基层”的报道以真实的力量吸引人,以真情的力量打动人。在与劳动者一路同行中,记者们思考着新闻职业的职责、价值所在,丈量着与优秀新闻从业者的差距,并瞄向更高境界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临近春节之际,包括本报在内的各家媒体派出多路记者,分赴大江南北、沿海边疆,展开“新春走基层”报道活动。本报记者走进铁路隧道、荒漠油田、港口码头,零距离采访坚守在基层一线的普通劳动者,采写出一大批带着一线工人体温的鲜活报道。同时,“新春走基层”活动为新闻报道形式的创新、新闻记者素质的锤炼等方面,积累下诸多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
今年的“新春走基层”活动是“走转改”活动的集中行动,也是“走转改”成果的集中展示。本报记者带着真情与责任,与一线劳动者一路同行——在人迹罕至的荒漠油井旁,在深山供电巡线路途中,在港口堆料司机的操作平台上,在除夕夜最后一班公交车内,记者记录下不同行业一线工人在岗位上的默默坚守,体验着工人们工作中的艰苦与快乐,倾听着他们对生活的希望与梦想,记录着一个个普通劳动者对劳动、对社会、对人生的朴素理解。那位用3天时间赶了2000公里路、回到四川老家过年的农民工,指着村里新盖起的楼房告诉记者,自己想回家乡开个餐馆;还有都江堰一村民家中,那个于汶川特大地震后出生的男孩正满屋跑着跳着,他成了震中痛失女儿的一对夫妻新生活的全部寄托……
让我们把镜头拉长:在春节这个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里,一个个普通劳动者的身影和他们的表情,不正构成这个时代巨幅画卷的一个个生动的人物画面吗?没有千千万万名劳动者的默默坚守,我们所有的发展成就和美好设想,都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的道理,明明白白地写在寒风里那位铁路连线工穿行于一节节机车跳上跳下的身影上,写在那位隧道看守工映在黄昏中的孤独的身影上……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与一线工人一路同行,在一线,在现场,记者与一线工人的手握在一起,心贴在一起,观察着他们每一步的精准操作,记录着一个个感人瞬间,写出的报道夹带着寒风中被采访工人的哈气和体温。那一个个原生态的细节、一句句朴实的话语,是记者在办公室里、互联网上看不到、听不到,甚至想象不出来的。
“新春走基层”的报道以真实的力量吸引人,以真情的力量打动人,在读者中引起不同寻常的共鸣。真实反映基层劳动者的心声与期盼,真实反映时代的变化与进步,才能无愧于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使命。在与劳动者一路同行中,记者们思考着新闻职业的职责、价值所在,丈量着与优秀新闻从业者的差距,并瞄向更高境界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新春走基层”让媒体人更深切地解读着新闻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重要意义,思考着“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深刻内涵。只有深入生活、走进劳动者内心世界、融入时代,新闻报道才能写出真实、写出分量、写出气派,才能提升媒体公信力,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不负时代使命。(评论员刘文宁)
- 上一篇:
-
回到基层回到家
已是第一篇
-
回到基层回到家
- 下一篇:
-
记者谈“新春走基层”:在路上 收获希望与力量
已是最后一篇
-
记者谈“新春走基层”:在路上 收获希望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