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昆明2月10日电(记者 侯文坤)头一遭!住了8年多的小区在今年春节组织了次“春晚”。这让在家“宅”惯了的母亲甚是欢喜,不仅顶着夜间的低温观看节目,还忙着拍照分享。
简单的背景板和灯光,没有幕布和过多的点缀,歌曲对唱、广场舞表演、乐器演奏、地方曲艺……邻居们纷纷拿出“绝活”,自导自演的十多个“草根节目”先后亮相。
台上卖力演出,台下鼓掌叫好。小区这难得的热闹,让记者闻到家乡过年的味道。“搬进来这么多年了,今天算是有点家的感觉了。”在春节这个时间点,母亲所说的家,当然不是几栋几楼的哪套房子,而是能够承载乡情和年味的“大家”,是她常回忆起来的那种曾经留下了多少“远亲不如近邻”、“家有余财,夜不闭户”佳话的乡村邻里关系。
以前,农村每年过年时,乡里乡亲串门拜年,唠唠家常是少不了的。记者一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进了城。进城后,一家人也有几次选择在城里过年,虽享受到了城里过年的便利,却再难体会到像农村那样的浓郁年味。
每年过年回家,都会和父母漫步小区,广场、绿地、运动场,健身设施一应俱全。然而,和不少现代城市小区一样,“相见不相识”、“一墙之隔不往来”,也是我们小区的真实写照。
住了8年多的小区,除了早已相识的旧友,还能走动起来的邻里用十个手指头就数得过来。
春节的来临,无疑为这份乡情寻找到了理想的出口。“邻里情,是好的传统,只是在匆忙的生活节奏中,让很多人忽略了这个美好的传承。”这也是外婆不太愿意在我们家多呆的原因,她更愿意住在开门便邻里相见的环境里。
8年以来的第一次小区“春晚”给今年过年添了几分温度。
小区邱女士说,自己在小区居住几年了,今天算是认识邻居最多的一天。
老家的一位老人和我说,过年了,其实回家便已是一种满足;而对一些人来说,农村的家渐行渐远,城市里的家正变得越来越温暖。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有了绿水青山才能留住踏青习俗
已是最后一篇
-
有了绿水青山才能留住踏青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