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温暖,跨越时空,持续翻涌激荡在辽沈大地上。
2012年春节前后,辽宁日报14个采访小分队的记者深入社区、农户、厂矿、重点项目工地等生产、生活一线,用手中的笔和真诚的心去记录、去感悟……
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
最难忘,寒冬中热火朝天的农业示范基地施工现场,工人们工作帽边散出的热气和衣领、帽子上结的霜;最难忘,在海边晒了34年盐的工人老于掰着指头给记者数他的“小”幸福;最难忘,住进保障房的低保户不仅感受到了屋里的暖,更驱走了心里的寒,一屋子的阳光恰如他们蒸腾于心的希望;最难忘,阖家团圆的除夕夜里,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辽西北众多重点项目建设一线,万千干部职工坚守岗位,绚烂烟花的大幕下留下他们忙碌的身影……
“新春走基层”实际上是“走转改”活动的一次集中行动,是“走转改”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带着一颗真心、一片真情,辽宁日报记者一直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
定格最美丽的风景
不亲身深入基层,就不可能真正了解生活。龙年春节,辽宁日报的40余名记者整装进发,寻找家乡最火热、最美丽的建设场景,回答“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自省三问”。
什么风景最美?为家乡辽宁加快建设、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百姓福祉的切实提升作出贡献的人就是最美的风景。
于是,我们定格了参与并见证锦州港快速成长的港口杂货作业指导员吴迪的灿烂笑容;定格了位于地下260米的辽宁最大金矿山排山楼金矿里工人们伴着隆隆的机器轰鸣,挥汗如雨过“小年”的热烈场景;定格了大年初二就上网“抢”专家的新民市果农刘钱贵,在收到专家指导回复那一瞬间的欣喜表情;定格了大连南部滨海大道、跨海大桥施工现场,数百名建设者顶着海风紧张工作的坚定背影。
火热辽宁,如此美丽;火热生活,让人动容。
- 上一篇:
-
北京市新闻战线学习央视“走基层”经验
已是第一篇
-
北京市新闻战线学习央视“走基层”经验
- 下一篇:
-
首都新闻理论文艺战线"走转改"纪实:走出来了情怀
已是最后一篇
-
首都新闻理论文艺战线"走转改"纪实:走出来了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