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走基层:在文化的源头感受文化的真谛
滩头年画传承人高腊梅
侗锦制作技艺传承人粟田梅
老胡开文墨厂描金车间
“土纸”传承人李志军(本版照片均为光明日报记者杨慧峰 摄)
寻访民间文化的路并不好走,常常在盘山公路上驱车前行,一面是笔直的山壁,另一边是陡峭的山崖,一走就是六七个小时,路边不乏侧翻的车辆。但正如我们所切身感受到的,承载民族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在濒临消失的边界努力挣扎,有的在民风乡俗中茁壮生长。
十天的采访行程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老胡开文墨厂厂长周美洪的一句话——“文化生于民间,死于庙堂”。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面临困境,但还是保存着浓厚的民生气息,而如果有一天,当它们真的成为博物馆里的陈列品时,就失去了最纯正最有生命力的形态!隆回县县委书记钟义凡的一句话也令人动容:“虽然我们是国家级贫困县,但还是要支持文化的发展,因为文化能凝聚人心!”
在基层、在文化的源头感受了文化的初始状态之后,虽有忧虑,但信心仍存——在崇山峻岭中、在乡风民俗中,我们的文化基因,还在生生地传承;中华文化的源泉,还在汩汩地流动。
相关链接
- 上一篇:
-
(走基层 听民声)“咱农民还是对土地有感情”
已是第一篇
-
(走基层 听民声)“咱农民还是对土地有感情”
- 下一篇:
-
(新春走基层)文化馆搭起快乐舞台
已是最后一篇
-
(新春走基层)文化馆搭起快乐舞台
责任编辑:桑小婷
分享到: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