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村庄离世界很近了。”
大年初二,在豫东虞城县一个村子里,叶建国用手机发了一条微博。这名财经记者,在北京工作。回老家过年,见村里通了有线电视。
他还发现,很多只有小学文化的邻居“对南海危机和与日本的东海争端都能评论几句”,原来“问了几个邻居都说非常喜欢看也经常看凤凰台”。
有线电视的普及,正在缩小农村与城市的“信息鸿沟”。
不变的,是村子的位置,它静卧在隆冬的白雪中,变的,是村子与世界的距离。不变的,是那些名字极为质朴识字不多的邻居,变的,是他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和角度。
正如这座村子,一切都在不变中渐变。
腊月廿八,很多人意外发现,《人民日报》头版、《人民日报海外版》四版都刊登了央视龙年春晚的节目单。这是破天荒头一回。而央视春晚今年也大力改革,启用新人,调整节目内容和形式。尽管对春晚水准众说纷纭,但与时俱进、躬身为民众提供信息服务、全力满足群众新期待,观众还是欢迎的。
翻看报纸,打开电视,不难发现,“新春走基层,新风扑面来”,关注民生的报道越来越多。不变的,是这些媒体的名字,变的是它们的报道内容和方式。
龙年春节是曾彬首次在国外过年。这名30岁的四川小伙,在伦敦郊区一所名叫Anglo European School的中学做汉语教师。他发现学生们几乎都知道“Chinese New Year”(中国新年)是哪天,而英国的超市则利用“中国新年”的概念进行促销,“就和中国利用圣诞节搞促销一样”。
对曾彬来说,民族文化写在血液里,每年都会过年,永不会变,变化的是过年的地点和感知,这地点包括国外,这感知包括世界对中国年的关注。
一粒尘土见世界,一滴水珠见太阳。
如同豫东的那座村子,中国正在快速发展。过去没有的,现在渐渐有了,而且渐好——这包括物质,也包括眼界。
如同《人民日报》和央视春晚,中国正在继续变革。这变革,不止体现在春节期间,它无时无刻不在。这变革,不止局限于媒体,它体现在各个领域。
如同曾彬过年所感,中国正在融入世界。伴随中国人、汉语、中国新年,中国正在融入并改变世界。首先是人,然后是经济,接着是语言、文化,中国与世界无缝对接。
一村、一报、一晚会、一人……它们都是凡世一点。它们的变与不变,恰是这个时代这个国家的缩影,折射了时代之变和中国之进。(陈振凯)
- 上一篇:
-
新春走基层·文化行:地方戏曲
已是第一篇
-
新春走基层·文化行:地方戏曲
- 下一篇:
-
泉州:小城遍布创意园
已是最后一篇
-
泉州:小城遍布创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