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换上了绿色的新衣服……”在新疆克拉玛依雅典娜社区六点钟学校采访,我们偶然听到一阵稚嫩的读书声,便想要去看看这群孩子们。
“这是我们社区的双语教室,他们可都是少数民族孩子。”随行的社区居委会主任黄秉燕向我们介绍说。在新疆,听多了“新疆普通话”,再听听这标准的发音、流畅的朗诵,怎么都觉得应该是母语是汉语的汉族孩子才对。
推开教室的木门,10来个孩子正围坐在一张长条桌前写字,老师就在他们的身边转着,一会儿提醒背不下去的课文,一会儿俯身指导。我们听到的朗朗书声,就是一名维吾尔族小朋友正在背诵《春天来了》。
我们跟老师聊了聊,得知老师叫帕丽达·吐拉甫,维吾尔族,今年53岁,从1985年开始在小学教语文,直到去年才退休。退休之后,帕丽达老师觉得闲不住,家长们也希望把孩子交给她来教,所以帕丽达老师又在社区开办的六点钟学校重新站上了讲台。现在这个班里有20来个孩子,分别属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六七个民族,都跟着帕丽达老师学习普通话和写汉字。
“现在的家长们越来越希望孩子从小就进行双语教育,既能掌握民族语言,又能掌握汉语。” 帕丽达老师说,随着新疆和内地的交流越来越密切,新疆少数民族同胞使用汉语的比例也在日益增加,“有些家长就是因为自己不会汉语,所以特别希望小孩子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正在背课文的维吾尔族孩子叫耶和亚,今年6岁,我们和他用普通话交流起来。“我的爸爸在油田工作,是钻井工人。我的妈妈是英语老师。我读的是汉语学校,将来还要去北京上大学!”为了耶和亚的这个梦想,我们和他约定,将来一定带他去参观北京天安门。
如今在新疆,双语教学已经成为潮流。仅仅在克拉玛依的这一所社区学校,不到3年时间就已经有100多名孩子参加了双语培训。
“虽然我们的母语是我们各自的民族语言,但我们生活在中国,所以我们的国语是汉语,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们都能把自己祖国的语言学会。”帕丽达老师激动地说,她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她教出来的孩子,在祖国各地都能闪闪发光。(记者 袁建达 彭波 李强 胡仁巴)
- 上一篇:
-
(新春走基层 新风扑面来)哨所就是我的家
已是第一篇
-
(新春走基层 新风扑面来)哨所就是我的家
- 下一篇:
-
(新春走基层 新风扑面来)乡镇得了国际城市奖
已是最后一篇
-
(新春走基层 新风扑面来)乡镇得了国际城市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