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六,我接到县委宣传部的电话,说有记者要来我家采访。上午十点多,县里的同志陪着一位魁梧的小伙子走进了院子。他,就是凌晨3点才到朝阳的光明日报记者王昊魁。当时我们正在排练农民春晚的舞蹈。他看了很高兴,放下手里的包便忙着拍起照来。北方的腊月天冷风硬,他穿得不是很厚,可看不出一丝冷意。
陪同的同志对我说,王记者要在这里待到正月初八,看完“春晚”再走。那就是在我家过年了!我听了很高兴,因为农村过年就喜欢亲友欢聚。从王记者那憨厚朴实的言谈中,我们知道他老家是山东潍坊农村的,我的祖籍也是山东的,那份乡情更增进了我们之间的感情。他告诉我,要在我家一天写一篇稿子。白天的采访一结束他就开始写稿子。我家里没有暖气,很冷,他总是忙到深夜。我家没有网络信号,他就跑到邻居家去发稿子,等忙完吃饭时饭菜已经凉了。除夕夜,他和我们一起包饺子,放鞭炮。我妻子对我说,咱爸刚刚去世,六口之家少了一口,他的到来,我们除夕夜还是六口人,真是缘分哪。
央视春晚上,主持人董卿说今年春晚的主题是回家过大年,我偷偷地看了昊魁一眼,他的脸上虽然也挂着笑,可眼里却噙着泪花。他之所以不哭出来是怕我们伤心。是啊,咱们中国人过年了谁不奔家呀,可走基层的记者们却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亲人在异乡采访,他们何尝不想回家呀。可他们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基层的文化生活,了解老百姓的心声,他们把那份思乡情融在了笔里,写进了稿里,这是他们对家乡父母亲最真诚的回报。
光明日报近年来持续关注我们雹神庙村的春节联欢晚会,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偏僻山村的乡亲们很是感动。光明日报记者表现出的亲民之谊、爱民之情让我们难忘。我们需要这样的报纸,我们衷心爱戴这样“贴地皮”的记者。(作者:李春军 为辽宁省朝阳县北四家子乡雹神庙村村民)
- 上一篇:
-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太湖之源 秀水青山
已是第一篇
-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太湖之源 秀水青山
- 下一篇:
-
专家点评:“走”出文化特点
已是最后一篇
-
专家点评:“走”出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