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葫芦里的大梦想
发表时间:2018-02-24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银川2月24日电(记者 杨稳玺 何晨阳)“去各地参展,给群众送春联,参加灯会表演,从大年初二到正月十五,我日程排得满满的。”陶瑞珍一边用电烙铁在葫芦上“精雕细琢”,一边和记者攀谈,“我们一家人年节时分都闲不下来,就大年三十晚上能团聚一下。”

  陶瑞珍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画的传承人。虽然名为画,但葫芦画的创作却远非画画一个步骤。陶瑞珍告诉记者,葫芦画创作首先要“刻”,即在葫芦还长在秧上有八成熟时进行刻画;烙,即在成熟的葫芦上进行烙画;画,即在成熟的葫芦上对画面进行彩绘。

  陶渊明采菊饮酒图、八骏图、福禄寿图、十二生肖……走进陶瑞珍的创作展馆,一个个色泽光艳、形态喜人的葫芦,和各式各样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美好事物结合得浑然天成。陶瑞珍说:“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葫芦谐音‘福禄’,其形态、寓意代表了咱祖祖辈辈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葫芦画这门手艺是我和爷爷学的,15岁的时候看见爷爷用香烫葫芦作画,觉得很好玩,就缠着爷爷教我。”陶瑞珍说,算下来自己是家里葫芦画的第四代传人,自从接触葫芦画后,不管农活多忙都没撂下这门技艺。

  陶瑞珍下定决心将葫芦画创作当作职业是在2012年。那年她因剪纸受邀参加一个大型博览会,意外的是带去的葫芦画竟深受客商喜爱,200多个葫芦画短时间售罄,销售额达2万多元。

  2012年起,陶瑞珍开始着手筹建葫芦创作基地。如今,不仅是她所在的潮湖村妇女们跟着她种葫芦、学习葫芦画,百余位来自宁夏中南部山区的移民也跟着她学习葫芦画技法,不少人靠此脱贫致富。70多名在银川市读大学的学生也利用节假日慕名前来学习。

  “我的葫芦画在东南沿海很有市场,最远销往蒙古国、俄罗斯等地。小葫芦、大文化,我相信葫芦画有着广阔前景。”陶瑞珍说,相比销路,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将这项非遗传承下去,是自己目前的最大苦恼。

  她说:“我打算种葫芦开办农家乐,吸引游客来观光,从而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葫芦画并参与其中,真正让传统文化传下去、不失根。”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党 建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597983&encoding=UTF-8&data=AEYo3wAAAAcAACLnAAAAAQAY5bCP6JGr6Iqm6YeM55qE5aSn5qKm5oOzAAAAAAAAAAAAAAAuMCwCFCEAYHL-TsQQPX7AvRnDc9djkVEUAhRfznkgRcD3k7WVkn_NaNMEhn-uOA..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597983&encoding=UTF-8&data=AEYo3wAAAAcAACLnAAAAAQAY5bCP6JGr6Iqm6YeM55qE5aSn5qKm5oOzAAAAAAAAAAAAAAAuMCwCFD-bHzIEwtip-maniQWhurbkKDLzAhQsSmATY7Qa2zz9Ruezt21C4fnNPA..&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