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新征程:文化改革攻坚 简政放权迫切
发表时间:2013-03-19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文化领域的改革发展在国家的整体布局中具有标杆意义。当前在文化领域,简政放权的需求更加迫切。

   两会期间,备受关注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对外公布,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不再保留,将整合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峰解释说,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看准了先迈出一步。这次把新闻出版总署与广电总局两个机构合并,就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我们要充分考虑到老百姓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这种需求的增长越来越突出。不管什么样的改革,都要围绕这一点去考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这为此次机构合并写下注脚。

  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副署长蒋建国表示:“整合新闻出版总署和广电总局的职责,组建新的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可以减少两个部门之间的职责交叉,进一步落实好管理责任,提高行政效率,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这些行业的管理部门更好地履行政策调节、行业监管、公共服务的职能。完成两个部门的整合还仅仅是改革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释放活力。”

  文化建设的地位更高了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祁述裕对本刊记者说:“从中共十二大到十八大,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发生变化。总的来说,文化建设的地位更高了,意义更大了。”

  “目前新工业革命的趋势,从劳动者角度看,是追求劳动力成本最小化,从消费者角度看,是走向个性定制,满足其精神需求。二者都与文化建设相关。”祁述裕说,“文化领域的改革发展在国家的整体布局中具有标杆意义。文化是一种共识、价值观,是一种认同,没有共识和认同的国家是不可能长久稳定的。创造力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文化的活力和创造力,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的创造力。”

  今年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对文化改革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认为,在城镇化过程中要注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从“硬件”到“软件”都应该有“文化城镇化”的意识。他建议,在城镇化的规划阶段就要为文化预留出发展的空间,要规划出市民文化生活的场地。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传统建筑文化的地域特色。要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设法保护处于“断根”之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建中央在政协大会发言材料中建议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强顶层设计,把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制定全国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注重保护与开发并重,科学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尽快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依法协调解决文物、建设、文化、水利、林业等各相关部门的矛盾,明确各部门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使用上的权利和义务。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文化建设是重要途径。”祁述裕说,“有别于以往单纯消耗自然资源发展工业,有些地方依托当地生态资源发展旅游和特色手工业,将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这正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意义所在。”

  “简政放权的需求更加迫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各级政府效能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这是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之后,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把文化改革发展“列入各级政府效能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不相称的是,现在还没有一个量化的、实实在在的考核体系,各地方在文化方面的考察还没有硬指标。”祁述裕分析,“十七届六中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考核体系,反映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在这个问题上的共识。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来,应该会进一步抓紧落实。”

  十七届六中全会后,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探索在文化建设领域实施考核。2011年12月,甘肃省提出“集全省之力发展文化产业”。甘肃各市州及主要文化企业与甘肃省政府签订了2012年文化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文化产业发展被纳入各级领导班子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和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兼职教授、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副总经理吴志明对本刊记者说:“考核文化改革发展要注意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公共文化服务是普惠性的,要满足大众基本文化需求,对此要有考核指标;在文化产业方面,产业有产业的内在发展规律,其市场也有市场的特有规律,要通过‘一刀切’的考核标准指导全国有点困难,也不符合实际,应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文化产业是一个智慧型产业,需要人才的聚集、产业链的集聚,它需要专业化的运作和社会化的广泛传播才能产生效益,有些地方由于条件所限暂时还不急于上马发展文化产业。”

  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吴志明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出版行业二十多年,经历了出版业转企改制的过程。他认为,文化体制改革下一步的重点,要在已经转企的单位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用人方面要做到能上能下。

  祁述裕说:“当前在文化领域,简政放权的需求更加迫切。”

  避免文化建设的盲目性

  在祁述裕看来,文化改革发展应解决两个基础性问题。一是文化强国建设如何与教育强国建设相结合。消费者素质、文化创造力都与教育问题有关;二是公务员要率先垂范,崇尚文化,做一个文化人。“懂文化才能避免文化建设的盲目性。一些地方对文化产业实行行政性推动,造成不少乱象,负面影响很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张廷皓向本刊记者反映,目前,有些地方“申遗”的功利色彩越来越浓,过度投资开发现象普遍。国内目前的“申遗”,往往演变成烧钱的比赛。所谓的重视“申遗”只是地方发展经济、大搞政绩工程的“噱头”,一些地方大笔资金投向与遗产保护无关的地产开发和旅游设施建设。遗产保护需要长期、持续的基础工作为保障,却在国际申遗规定的时间压力下“大干快上出形象”,违背遗产保护工作规律,对遗产造成“保护性”破坏和“建设性”破坏,严重威胁遗产价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政府要履行好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责任,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吴志明认为,目前文化产业发展存在一个误区,就是政府的优惠措施“撒胡椒面”,各地各类名目繁多的“文化产业项目”向政府索要土地资源和政策优惠,其中不少是“挂羊头卖狗肉”的项目,拿到优惠政策后,却什么事都做不成。“政府应该集中资源和人才,重点扶持,打造品牌,特别是对那些已经在国内外取得成就,其作品屡获佳绩,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应加大扶持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江苏省主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朱晓进建议,各地要提高对文化惠民工程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文化惠民工程的功能定位。要围绕如何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文化创造活力,让群众在基层文化活动中唱主角,为群众提供广阔文化舞台,建立并完善基层群众文化队伍。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副主任蔡建国建议,加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高校要将诚信建设摆在更高的位置,逐渐融入到日常教学生活中去。(文/记者 韩冰)

责任编辑:张智萍
更多
  1.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相关报道
  1. 新闻聚焦
  1. 联盟联播
  1. 深度评论
  1. 专题活动
  1. 身边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