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诚信系统防范学术造假,借慈善文化催发民族认同感,加大政策扶持帮助贫困山区脱贫致富……连日来,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和委员,围绕“如何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阳光的、美好的、高尚的思想和行为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等多个问题提出建议。 ▶诚信加强诚信教育培养优秀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广东省委副主委、广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副所长罗远芳说,总书记提出“两个文明”建设,体现了辩证发展的思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能偏废,二者相互促进。 罗远芳代表提及当前高校和科研机构中存在的学术造假问题,她说,“尽管学术造假只是少数,但仍反映出社会中存在一些不诚信的行为,这值得从事教育工作的每一个人深思”。 “教书育人,本身就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授知识,一方面是培养素质,而诚信精神对于做学问的人而言尤为重要”,罗远芳说,“一个优秀的人才,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品质。要能耐得住寂寞,不投机取巧,扎扎实实做研究”。罗远芳建议,在对待学术造假的问题上,责任追究要严肃,要让不诚信者付出代价;同时,整个教育系统应该建立诚信教育的机制,让每个人从学童时代就开始接受诚信教育。 罗远芳认为,让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正确的价值观内化于每一个人的内心,能够形成强大的推动力。“国家的强大需要人才,需要更多科研成果,如果淡泊名利、吃苦耐劳、忍受寂寞这些好的价值观能够成为所有科研人员的共识,更多优秀的人才和科研成果将会涌现出来”。罗远芳建议,广东作为物质文明水平比较高的省份,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也应该走在全国前列。 ▶爱国借慈善文化催发民族认同感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汉荣书局董事长石汉基,一家三代身居陋室,三兄弟每人一套房只有50平方米,中午与同事一起吃盒饭,每天工作10小时。石汉基告诉记者,他出生于广州,直到12岁才迁居香港,对于广州他非常熟悉,近年来他竭尽所能向世界推广岭南文化,“我们曾经出资组织了两岸书画展,又送了大批简体书去台湾展出,一方面是为了促进了两岸文化交流;另一方面也是借此凝聚海外华人华侨的爱国情怀。” 石汉基近年来一直都坚持捐赠图书给内地,多达几亿册,“捐几亿图书与居陋室并不矛盾,只要够住够吃就行了。在慈善中所展现出的那种振兴中华的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国人的道德风范和精神面貌,使人们对民族精神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催发民族精神的振起,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他表示,中国海外移民慈善文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慈善文化是华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侨乡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建议大力发展懂得岭南文化和国外语言的复合型人才,推动岭南文化走出去。 ▶富强政策扶持帮贫困山区脱贫致富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应重点推进贫困山区脱贫致富”,“两会”期间,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东坪镇汤盆村委会村主任助理赵雪芳代表和广东省乐昌市沿溪山茶场场长刘志强共同提交了一份建议,希望增设南岭山区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赵雪芳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共24个字,她最关心的是“富强”两个字,这也是山区老百姓的期待。 “南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自然生态保护区,当地在经济发展上做了不少牺牲,老百姓至今仍不富裕”,刘志强说,广东省已经出台了振兴粤东西北的计划,这让山区老百姓感到非常高兴。但当前贫困山区还有一些现实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由于交通不便,粤北山区的资源优势难以发挥,经济发展滞后。刘志强建议国家规划投资修建一条连通广东与广西的韶贺柳铁路,彻底打通沿线经济发展的动脉。 “无论硬件设施,还是师资等软实力,山区的教育与发达城镇的差距还非常大”,赵雪芳说,粤北乡村里的成年人大多外出打工,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够,这就更需要学校来帮助孩子完成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关爱。然而,因为经济水平有限,老师的待遇提不起来,一些优秀教师工作不久就流失了。“我希望政府能从长远考虑,给予贫困山区的教师更多补助,让他们安心在山区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两位代表说,希望优惠政策的阳光能够照进粤北山区。(特派记者 杨磊 周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