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呼吁:让雷锋精神成社会风尚
发表时间:2014-03-12   来源:中国艺术报

    每年的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感动中国半个多世纪的雷锋精神至今依然闪耀着光芒。然而,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的中国当下,也面临着老人摔倒没人扶、人际关系冷漠、社会诚信缺失等不容忽视的道德困境。新形势下如何弘扬雷锋精神?当下应当赋予雷锋精神哪些新的内涵?雷锋精神会不会过时?对于这一系列问题,出席今年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表达了他们的心声。

  “雷锋做的事看起来很小,但平凡中见伟大、寻常中显高尚,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雷锋留下的不仅仅是精神和语录,最主要的是他给后人留下根深蒂固的思想,无私奉献,为国为民。今天,我们更需要雷锋,需要学习他崇高的精神品质,学习他的善心和善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刘兰芳表示,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积极参与到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中,用自己的表演和作品去满足基层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广大文艺创作者应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体现雷锋精神的人和事上,通过文艺作品更好地传递雷锋精神、弘扬雷锋精神。刘兰芳认为,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今天,每个人应当以雷锋精神启示我们如何去找准人生坐标,以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品质去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今年春晚,《扶不扶》成为广受关注的热点节目。其实这本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德问题,现在却变成了复杂的社会话题。在弘扬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时,人们竟然还在为扶不扶纠结,这成了一种令人尴尬的社会现象。”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副主席陈智林说,扶不扶,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我们丧失了人与人之间该有的真诚,缺乏良心底线,缺少人与人的基本呵护,这是很可怕的。现在娱乐文化盛行,但文化如果只看重娱乐功能,没有载德载道,没有正确引领,就不能辨别是非,发生这种事情就会觉得很自然。“提出向雷锋学习,其实并不一定是要学习雷锋做过的一件件具体的好事,而是学习那么多年来形成的一种道德标范。做每一件事情,要问自己的内心,这样做对不对,应不应该。其实扶不扶,已经不是单一的肢体行为,而包含了丰富的人本内涵。帮扶别人,是一种很正常的、本能的体现,现在我们为什么要伤害这种本能而失去应该有的做人的根本呢?”陈智林认为,我们的社会应该倡导人之初性本善的内容。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人性向善的内容,这些应该重新被挖掘出来,让所有人精神健康、阳光,展现自己人性最深邃、最美好的一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协主席姜昆表示,雷锋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雷锋精神在不同时期会有新的传承和弘扬的载体。他认为,雷锋精神在当下也可以延伸为志愿服务的精神。“我想呼吁社会各界能够给予志愿者们大力支持。就拿文艺志愿服务来说,每年一大批艺术家积极投身于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每年在全国各地演出上千场,这是所有参演艺术家们的一种无私奉献,希望各级政府能积极为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创造条件,让更多的艺术家走出殿堂,走向基层,为基层的老百姓送去他们迫切需要的精神食粮。”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顾欣看来,现在国家虽然经济水平上去了,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了,但我们还缺少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所以我觉得雷锋精神应该作为当今中国的一种社会信仰和社会风尚来加以推广,要让雷锋精神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去,这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社会风气都大有裨益。”(记者 董大汗 丁薇 金涛)

责任编辑:杨 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