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齐中熙 李铮 王敏) “开放医师多点执业,是对我国医师管理制度最为重要的改革之一。但我国现行的医师执业注册流程,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阻止医师跨地区流动的一道‘壁垒’。”提到医师执业改革,全国人大代表陈紫萱告诉记者。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让群众能够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也在此前记者会上表示,促进医师多点执业的意见已经在公开征求意见,“今年也会很快出台”。
“由于目前存在的一些理念、政策措施等障碍,使这些好的政策、措施无法落到实处。”陈紫萱代表说。
陈紫萱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厦门市,一家民办医院在引进优秀医师的过程中,医师与原单位虽然解除劳动关系,但原单位不予办理执业地址变更的情况大量存在,阻止了医师合理流动,使其无法顺利上岗执业。
陈紫萱介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医师变更执业地点注册事项,应当到注册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注册手续,提交《医师变更执业注册申请审核表》。倘若原服务医院不愿放人,原注册卫生行政部门将无法在“医师执业注册联网管理系统”里办理迁出手续。
“遇到此种情形往往通过卫生行政部门行政介入解决,但也存在卫生行政部门由于各种原因并未积极介入来协助,浪费了大量时间、人力成本,医师在等候的过程中不能合法执医。”她说。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委员也表示:“我国现在的人事管理制度决定了医师都是‘单位人’,他们都是单位的全职员工,能不能去其他地方执业得听单位安排。而大医院的医师本来工作就多,看病、教学、科研忙不过来,有时连吃饭、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医生难以成为自由执业者,目前实施医师多点执业实际上起不了多大作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温建民委员表示,早在2009年,原卫生部就印发了《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并在全国部分地区先行试点,这个政策是相当好的,但是落地很难。因为目前的人事制度把医生和医院紧紧捆绑在一起,只有把医生群体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这个好政策才能落地开花。
“这真的是,有的医生想跳槽,跳不出这个坑;有的医院求贤若渴,渴死了都请不来好医生。”陈紫萱说,“只有让医师自由流动并形成公平的竞争机制,才能让好医生带来高价值,让各地医疗水平逐渐走向均衡化。”
为此她建议,卫生部等国家相关部门应对此开展专题调研,研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师执业注册暂行法》中关于医师变更执业地点流程的有关规定,取消《医师变更执业注册申请审核表》中需要原执业单位签署意见并盖章及原注册卫生行政部门签署审批意见并盖章的程序。同时,为避免由此可能带来的基层及边远缺医少药地区执业医师的流失,在基层及边远缺医少药地区可采取定期服务合同等方式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