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在中国美术馆欣赏中国画。新华社发(赵冰摄) 广陵古籍刻印社的工艺师在写样,据此来雕版印书。新华社发(崔根元摄) 冯骥才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 冯 远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许 江代表(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在今天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的创新发展将有利于国家、民族品格的重塑与再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构建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一环。”3月6日,刚刚结束小组讨论发言的冯远委员沉浸在深思中。 入夜,宾馆房间,许江代表再一次整理、研读讨论稿。他说:“为天地立心,其心即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中国人生于兹长于兹的文化世界,是以茶米为食、麻丝为衣、竹陶为用、林泉为居的蒙养久远而生生不息的生命基因。正是这种生命基因通过有形和无形的载体,代代相传,化身万端,形成一种族群的文化性格和文化倾向。” 在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时,冯骥才委员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文化走出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要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要避免‘发展文化’仅仅成为一句口号。国家要确立立体文化建设战略。” 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应当如何进一步塑造中华文化的精神之魂?怎样在新时期文化构建中,处理好理想与策略、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对此,记者特邀三位代表委员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中国梦与文化传承 记者: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我们应当将怎样的文化精神融入中国梦? 冯远: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永恒的精神财富。中国梦是文化梦和文明梦。中华文化中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天人合一”“厚德载物”“和为贵”等精神内涵,既具有中国特色,又与世界文明相协调、相融通。 许江:古人所言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仍应是当代国人的心志与担当。在当前全球境遇和本土建设、传统艺术形态与当代技术文化、终极文化关怀与时尚娱乐消费共生互动的时代背景下,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活化为基本切入点,提升国人的传统文化素养,推动中国文化精神的当代实践,有利于形成全民族的价值认同,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伟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冯骥才:文化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使人精神幸福,让人充分享受社会文明成果。文化肩负着双重使命——推进文明的发展以及促进文化自身的繁荣。中华文化灿烂多彩,最本质的一点就是多样性和丰富性。我们独有的生命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都蕴含在我们的文化之中。 塑造中国文化新形象 记者: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期文化构建,需要怎样的策略与方向? 冯骥才:文化强国必须有一个具体的内涵和标准。建设文化强国,首先要明晰我们国家的文化形象,确立立体文化建设战略,既要发展国家文化的精粹,又要大力发展符合人民物质和精神水平的主流文化,同时还要发展健康、积极、有活力的大众文化,从而使得文化在不同层面都能获得良性发展。 冯远:新时期的文化构建要有理想、有目标。要强化正道至善、追求美好、凝心聚力的文化价值观,创作关爱心灵、质胜于文、雅俗共赏的文化产品,提倡尊重劳动、驱邪求正、互敬互助的文化行为与方式,推行尊重规律、与时俱进、务实高效的文化管理模式,塑造融汇中华优秀文化与现代创新理念的中国文化新形象。 许江: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如何“使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立足传统、活化传统,使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人伦关系、心灵教养在当代语境中得以传承,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得以显扬,真正达到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要以“经典”“礼仪”“技艺”“节庆”“家居”“乡土”等为核心内容,活化中国传统,弘扬中华美德,重建传统文化的思想与生活内涵,彰显正能量,蒙养全民心灵,使传统文化在“可感、可知、可行、可融”的情况下得以传承,在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中,打造一部中国人的精神图谱,塑造中国人积极进取的生活方式。 让优秀传统文化薪尽火传 记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哪些政策与举措? 许江:要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实现中国传统的当代活化。具体而言,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倡导阅读经典。要提倡尊礼重仪,加强传统文化技艺的广泛传习,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教育传播,形成与历史文化传统相承接、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新节庆民俗。我们要强化家园意识,尤其要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文明,实现空间营造与精神塑造的共构,以山水观念营造人文家园,重塑现代人群与自然的关系,找回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方式。 冯骥才:理想的国家文化建设的战略结构应是金字塔形的,分为塔尖、中层和底部三部分。国家要充分重视、大力投入事关国家文化形象与高度的塔尖,这是国家文化建设的核心。底部是大众文化,在该领域,国家应发挥好其市场管理和文化管理职能,促进市场良性、有序发展,保持其活力与健康。处在金字塔中层的是中档文化,是提高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一环。从通俗的大众文化走向中档文化,是一条提高人民欣赏水平与审美品格的必由之路。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应积极支持与推进中档文化建设。 冯远:新时期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要着力解决战略性的文化构建问题。在国家决策层面,要创新文化理念,发挥好政府、专家和智囊机构的决策、调研、统筹和规划作用,抓好一批在建的重大文化项目,务求达到国际较高水平,努力培养中华文化代言人,加大文化交流,保护文化遗产。在社会层面,要下大力气推进全民阅读,重视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文化遗产和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着力整治和扭转文化界的不良之风。要加大力气进行文化队伍建设,有序、稳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尤其要重视青少年美育工作,让优秀传统文化薪尽火传。(记者 张玉梅) |